知识付费产品如何提升阅读体验

来源:人民论坛网
时间:2020-07-27 08:12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上各种付费阅读日渐兴起、层出不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使用率高达76.2%。另据《2019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前景预测》相关数据,知识付费经过2年多的发展,目前涉及领域有金融、理财、育儿、旅游、谈话等,截止2018 年末,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 亿人,渗透率达到25%。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知识付费产品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有网络文学、知识服务、职场引导、情感交流、生活体验、亲子教育、天天学农,等等。在众多的知识付费产品中,为受众提供良好阅读体验的不乏少数,有些产品更受到追捧,然而,也存在部分知识付费产品成为宣传噱头的问题。如何让知识付费产品真正成为收获知识的助手,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阅读诉求与阅读转型

  知识付费并不是个新话题,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就已经养成了心甘情愿为知识付费的习惯。在古代,家长送孩子去私塾读书,或请先生来家里教书,都是要付钱的。在网络普及之前,人们的阅读习惯主要是去书店买书,或花钱订报、订杂志,这也属于知识付费。

  网络的出现,使得知识的载体介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世纪末,我国广大读者开始拥有一个崭新的阅读体验,即:在网络上可游览全球,饱读四海,且无需花费一分钱。这种免费阅读模式一方面培养起人们阅读不花钱的新习惯,另一方面也慢慢模糊了人们的版权意识。随着知识生产门槛降低、传播门槛降低、传播平台剧增,网络信息的传播出现了同质化、海量化、情绪化、乱象化等不良现象。

  当前,人们的阅读满意度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家长们担心网络的嘈杂影响孩子的学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孩子的上网时间,然而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教育者们担忧网络的过度使用会引发消费者的学习能力降低、价值取向走偏等问题,竭尽全力研发媒介素养教育新学科,以期使当下生活在网络化社会的人们能更理性使用网络;还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渴望降低筛选信息的时间成本,希望能快捷有效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优质内容,哪怕是需要付费,也觉得可以接受。

  人们的这一系列诉求,让商家看到商机,也让知识付费这一个古老的概念焕发出惊人的商业价值,知识付费产品由此走进大众生活。当然,这种知识付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花钱买书、上学、参加培训班等,而是指知识经济时代,购买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

  目前付费阅读产品质量能够有所保障,但不乏噱头产品

  大部分人把2016年视为中国付费阅读元年,但其实阅读付费的形式早在2014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出现了,只是没形成气候,也没有内容创业的概念,所以没有得到重视。比如,2014年腾讯上线含有付费课程的“腾讯课堂”,2015年腾讯众创空间孵化的新产品“千聊知识”社区,以及微信和简书上线了有打赏功能的文章,等等。

  至2016年,随着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爆发式增长,知识付费也进入了人们热切关注的视野,分答、知乎Live、得到、喜马拉雅等产品以不同的形式向消费者呈现知识内容,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向消费者收费。仅知乎Live一家,上线一年便已吸引了近350万人参与。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三联生活周刊》策划推出中读APP,其“我们为什么爱宋朝”的主题付费内容一个月就卖掉2.8万份,收入近300万元。《2018年中国在线付费知识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未来三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保持较高成长性,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另据2019年出台的《2019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前景预测》,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达3.87亿人。

  这样庞大的市场,知识付费产品到底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知识的收获?笔者采访调研了知识付费产品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其中有高校老师、中学老师、企业高管、博士生、大学生等。北京某企业高管李某,近大半年来一直在使用付费产品“薄荷阅读”,通过该产品的使用,他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北京海淀某中学老师姚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一年来一直在为女儿从喜马拉雅上购买儿童故事产品,她认为这些付费产品不仅让女儿了解历史知识,还提高了女儿的学习兴趣。此外,她自己也在分享喜马拉雅的免费产品。

  国内某高校学者告诉笔者,她曾经对出生于1998-2000年的大学生做过调查,购买网络文学和视频网站内容的学生超过80%,学生普遍认为想看的内容不交钱是看不了的,反正也不贵,付点钱来丰富业余生活还是值得的。这位老师还表示,她自己也是付费知识产品的使用者,她使用过的付费知识产品有:喜马拉雅、知乎live、视频网站vip、一些数字版权的报告、微信打赏等,她认为大部分的产品还是物有所值的。

  另有高校老师,也在其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学生对付费平台不太了解,平时使用也选择网络免费产品,对知识付费产品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购买知识付费产品,比如考研需要的网络课程。中国传媒大学一位在读博士生接受了笔者采访,她认为知识付费产品一般来说质量能得到基本保障,可信度较强,因为有用户评价,产品提供商需要保护其品牌。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微博问答质量比较令人失望,有的会以明星隐私之类的东西做噱头。

  在众多阅读产品中,消费者群体需要提高产品选择能力、辨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付费阅读提供的知识服务,新颖、稀缺、高端程度等决定了其本身的价值,对内容的过滤和把关相对于免费产品无疑是好很多。然而上述访谈告诉我们,当下人们对知识付费产品的接受度与地区差别成正比,在众多优质产品中,不乏以次充好的产品和噱头产品,消费者仍然存在产品选择盲目和焦虑问题。那么作为知识付费产品的消费者,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消费?笔者认为,在对我国目前付费产品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消费者群体需要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产品选择能力、辨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如何消费到高质量内容,是共同关心的问题。首先,应清楚自己的阅读需求,注重合理使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要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没有多少价值的内容消费上。消费者要注意躲避阅读陷阱,比如标题标明是免费阅读,但在阅读过程中出现收费情况,这在微信公众号中较为常见。一些在线阅读类APP,在用户阅读过程中不断推送广告,可能会导致用户的误触。其次,要筹划好时间,参加网络素养或媒介素养培训班,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可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增强媒介使用的理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培育阅读审美能力和网络协作能力。(作者:张 开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导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