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08-26 08:40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经济高质量发展出现新变化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新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新时代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期的新形势下,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透过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开放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更是需要加快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突出表达了构建制度优势的努力。高质量发展要有高水平的制度作为保障,必须在产权制度、公平竞争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按照更高标准推进改革,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对满足国内需求的扩大内需战略有新安排

  我国经济增长一度长期依赖出口拉动,这有其必要性,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近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取得了良好成效。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内需特别是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所有这些都表明对满足国内需求的扩大内需战略作出了新安排,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彰显。这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从大国发展优势来看、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来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都是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活动收缩,从客观存在的“隔离”现象、“孤岛”行为和“逆全球化”思潮看,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可能是一个新趋势。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持续有效扩大内需,在发展上才能主动,有回旋余地。按照中央作出的新安排,努力把几项重大事项办好。一是发挥好投资的关键带动作用。继续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强弱项,稳增长、保就业,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生长。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方面重点发力。二是顺应升级趋势扩大消费。在消费回补和扩大增量有机结合上,把被抑制、被冻结的各类需求释放出来,让实物和服务消费在回补中升级。积极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满足国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三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循环体系都需要再部署、再调整。要以国内循环为基础,国内国际相互融合促进,促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

  对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有新判断

  从产业数字化而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传统产业赋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从数字产业化而言,就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用好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在保障消费和就业、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强大增长潜力。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吸纳就业的新引擎。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和数字技术的实体化,相互促进,正在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发展数字经济的意义重大。一是发展数字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变革的要求。数字经济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数字经济的背后,凸显的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应用,更是发展理念、商业模式、消费模式的创新。二是发展数字经济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渗透效应和规模效应,能有效驱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新机遇,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短板和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不足,高端芯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工业软件还有很多空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程度还不高等,制约着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把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作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问题出发,深化改革和制度供给,更有效发挥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迈向新阶段。

  对新业态新消费新就业快速发展有新期待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直接促进了新消费和新就业。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61927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6.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9.3%。“三新”经济稳健发展的背后,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密切相关;与“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相关。“三新”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新业态表现为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新业态的出现主要依靠分工细化和融合两个路径。例如,农业中的“观赏农业”,商业经营中的连锁、加盟等形式,生活服务业中的快递业、家政服务业等,都属于分化的产物。对消费者来说,新业态意味着别具一格的新体验。直播带货不仅给消费者带去实惠和便利,而且盘活了万亿级农村消费市场。在线教育增添了常规教学的新渠道,优质教育资源也得以向更大范围辐射。新业态的快速成长,既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应对之举,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可以说,无论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还是从有到优的升级,把难点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将危机化为转型升级的契机,新业态新模式大有可为。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创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新消费正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当前,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新消费助力消费升级;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是长期困扰流通业的难题,而电商等新消费模式的兴起正带来新变化,新消费带动了市场下沉;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生产过程,只有消费活力旺,整个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新消费畅通了经济循环。

  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好于预期,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说明,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我国就业形势仍保持总体平稳。这背后有着新就业、新职业开拓就业新空间的助力,新就业、新职业提供了就业岗位新的增量,有利于弥补空白、稳定就业市场。新就业、新职业不是凭空而生,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壮大后的自然显现。就业形式、雇佣关系也在衍生出新的形态,非全职的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属性凸显,基于合作的关系成为就业新形态。随着传统行业就业趋于稳定、优化存量,新就业、新职业不断兴起、创造增量,社会新就业岗位会越来越多。(张占斌)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