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一流”建设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09-04 09:00

  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工作人员党性意识的具体体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正在深入开展的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教育,是校(院)坚持党校姓党、进行党性教育、筑牢思想根基的有力举措,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握身份定位、担当政治职责、履行政治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上来,筑牢思想之基、明确工作之法、凝聚行动之力,推动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筑牢“三个一流”建设的思想之基

  政治是国家治理的命脉,政治意识是政党治政的思想基础。政治意识强则政治强,政治意识弱则政治弱。政治建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增强“四个意识”的具体体现,是深入推进“三个一流”建设的思想之基。

  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核心就是强化党校姓党的政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持政治建院,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来进行,都要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去把握、去落实,始终唱响姓“马”姓“共”主旋律。

  强化大局意识,正确认识、自觉服从和坚决维护大局。大局意识是重要的政治意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前的大局,就是聚焦校(院)“四个建成”发展目标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一流”建设目标。马院人要善于围绕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进行谋划,处理好“自转”与“公转”关系,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强化核心意识,当好践行“两个维护”的排头兵。新时代共产党人讲政治,首要的是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口头的而是行动的,要有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好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的阵地作用,通过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等在理论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放在首位,带头践行“两个维护”。

  强化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看齐意识是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做得更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等基本课程教学任务,管理《理论视野》杂志,每年都出版一批有学术影响力的书籍,在四报一刊上发表相当数量的理论文章,是通过讲台、书报刊和决策咨询讲看齐的。因此政治上必须有更高要求,更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于那些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妄议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现象,必须坚决杜绝。

  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明确“三个一流”建设的工作之法

  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能否把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贯彻于“三个一流”建设,具体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基本原则,是检验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4年多的经验表明,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用党建讲政治”和“用党性讲政治”,做到“三个贯穿”,是促进“三个一流”建设的根本工作方法。

  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贯穿教研活动始终,把握正确的教研方向。党校(行政学院)是政治学校,讲政治是校(院)教研活动的鲜明特质。校(院)教师虽然讲的课程内容不同,但所有的课都必须从政治层面去讲,讲的都是政治课;承担的研究课题不同,但所有的课题都必须上升到政治层面思考,研究的都是政治问题。学院每年举办的论坛、理论研讨会较多,最大的特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学术讲政治。

  坚持“用党建讲政治”,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始终,促进“三个融合”。党建就是最大的政治,党建也是最大的业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例如,把总支委员会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与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工作谋篇布局相融合,在顶层设计中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匹配起来;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学院重点课题研究,把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学院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相融合;将学院组织的每一次集体备课、每一场学术活动、每一项重点课题研究,都当成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内容,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研活动的流程及内容相融合。

  坚持“用党性讲政治”,把党性锻炼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工作的始终,促进“两化一转”。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性强则政治强。用党建讲政治,具体到党员身上,就是用党性讲政治。一方面,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懂政治的人讲政治。另一方面,也要让教育者受教育,让灵魂的塑造者得到灵魂洗礼。具体来说,就是把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工作、提升干部党性结合起来,做到“两化一转”: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党性,转知识为智慧。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推动教研工作的立场和方法;把理论教研的过程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党性修养过程;把理论知识和道德良知,转化为塑造完美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智慧。

  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凝聚“三个一流”建设的行动之力

  意识既是物质的反映,也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党性意识纯洁与否,决定着党是否具有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是否具有先进性和高强的执政能力,能否凝聚起新时代的磅礴之力。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的增强,也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的行动中转化为“三个一流”建设的行动之力。

  把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转化为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建设的学术吸引力、学科竞争力。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正在主导几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工作,一是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等高规格论坛,二是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全国评奖,三是牵头国内九家马院共同推出《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红皮书,四是设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专家协同研讨机制,五是依托国际合作部搭建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应深刻认识到,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建设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学术吸引力和学科竞争力,能够组织起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归根到底在于长期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占据着学术研究的政治制高点。丧失了政治机关和政治学校意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就会趋同于一般社会培训机构和大学,最终也将失去优势和特色。

  把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建设的理论创造力、思想穿透力。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应深刻认识到,没有浓厚的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没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投身民族复兴进程的大局意识,思想的活力就会衰减,理论的创造力也将枯竭。从2019年开始,学院根据发展规划,聚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问题,首次启动了院级重点课题研究,并将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学院重点课题研究机制的确立,将进一步加大学院科研工作力度,促进院内各所(室)的协同,以重点课题带动科研布局,切实发挥好院级重点课题引领前沿问题研究、巩固学科优势、促进智库建设的作用,助力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建设。

  把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转化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建设的政治影响力、社会感召力。应深刻认识到,目前世界范围话语权上“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最终改变,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全面转化为话语优势。如果我们缺乏政治意识,简单套用西方的逻辑和思路来做学问,就会进人家的套,就会进一步削弱自身影响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及时发出中国声音,鲜明展现中国思想,响亮提出中国主张,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坚持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净化“噪音”“杂音”,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为坚持和巩固党在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今明两年,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敏感时间点较为密集,学院要努力有所作为。11月份,学院将与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国际论坛”。学院将与国内外的同行一起,通过纪念恩格斯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道路,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明年将迎来建党100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人要努力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100岁生日献礼。

  〔作者张占斌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