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升级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0-10-10 08:37

  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千方百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持续固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全供应链融通的生态体系。7月24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调研企业时指出,要持续固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做强品牌,提高品质,创新品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协同上下游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好转,是“六保”的重要环节,也是夯实“六稳”基础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步伐,制造业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第1位,具备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产业实力和市场韧性。培育了中信重工、中国一拖、中铁隧道等国内一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拥有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一批国内领先、自主可控的优势产业链条,形成了一批千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门类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物流枢纽,以郑州市为中心向外延展,2小时航空圈可以覆盖约占全国90%的人口,6小时高铁圈可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四条丝绸之路”快速推进,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内需潜力。拥有航空港区、自创区、自贸区、大数据综试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产业载体,LYC高铁轴承、盾构机等科技成果世界一流,劳动力、创新、产业载体等资源要素优势突出。瞄准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招精引尖,先后引进了白沙科学谷、龙湖金融岛、郑东新区智慧岛大数据产业园、鲲鹏产业生态基地、人机智能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项目。拥有180个产业集聚区,拥有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民权冷谷、长垣起重机和卫材、郑州速冻食品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省市联动、区域协同、产业链接发展的块状经济模式。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我省仍存在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新兴、高端、高附加值和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较少,急需突破链短、链断、链弱、链缺的发展瓶颈和短板。因此,应以内循环为主攻方向,以新消费为引领,以新基建为支撑,全面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流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

  构建内循环产业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方向指引。建设我省内循环产业体系,就要瞄准具有市场优势的产业链,建新链、强优链、补断链、延短链,构建更加强大、智慧、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一是超前谋划未来产业供应链。前瞻性布局5G、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开展未来科技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培育独角兽企业和高成长特色企业。二是打造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供应链。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及生命健康、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纵向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商引资,集聚旗舰型骨干企业,突破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三是建立自主可控的优势产业供应链。鼓励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突破瓶颈,建设产业基础和创新中心,研发集成电路、芯片、高端轴承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新增一批千万亿级产业集群。四是建立坚强的日用消费品供应链。支持食品、轻纺、卫材、日化等产业发展个性化柔性化制造,提供更具创造力的优质产品,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确保日常生活消费物品价稳量足供应。

  建立新消费升级体系。新消费体系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持久动力。充分发挥我省超级消费市场优势,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和业态,构建供需平衡、产销一体化的生态闭环。一方面,增加精准有效供给,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引导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和产品创新,增加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功能化的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潜在消费活力。另一方面,推动制造服务化,创新消费模式业态。打造郑州、洛阳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搭建“制造+展览+文创”消费新场景。鼓励制造企业推动“产品制造+互联网消费+智能服务”一体化发展,建设工厂代货直播间、电商网红打卡地,拓展网络购物、定制消费、在线服务等线上线下新应用。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紧密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分类分策开展两业融合试点。试点园区和区域要发挥人才、资本、创新资源集聚优势,重点优化市场环境,创新土地供给、金融和人才支撑等体制机制,形成融合发展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试点企业要建设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发展科技、物流、金融、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双向互动耦合。另一方面,要打造两业融合产业生态圈。围绕食品、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原材料工业等,推动“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文化旅游”“制造业+大数据+研发设计”“制造业+物流+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一体化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前瞻性布局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和新终端等新基建,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支撑。一是建设全球信息通讯枢纽。高水平建设5G网络、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新型政务外网及网络安全设施等,推动信息资源集聚和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建设先进产业创新基地。争取布局国家大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河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关键国产装备材料和成套工艺研发中心等,鼓励发展科技创新“飞地”。三是探索打造郑汴同城“智慧大脑”。支持郑州、开封在规划管理、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统筹布局鲲鹏产业生态基地、龙子湖智慧岛、云湖智慧城、雁鸣湖创新科技园等。四是建设智能化终端设施。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车路协同车联网、智能末端配送设施、“互联网+”医疗设施、新型数字学校等。

  推进流通降本增效发展。物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环节。一要构建“2+18”物流枢纽布局体系。建设郑州、洛阳国家物流枢纽及开封、平顶山、鹤壁等18个区域性物流枢纽,发展公转铁、多式联运、仓配一体等,拓展仓储、金融、通关等增值服务,为制造业集群和商贸活动提供全链条物流服务。二是建设专业便捷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推动陆空网海“四路协同”发展,完善物流集疏运通道和信息平台,发展精益物流、共享物流、众包物流等新模式,开通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直达消费者的物流一站直通车。三是发展绿色低碳智慧物流。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物流机器人、云仓储等智慧物流,推广应用电子运单、低碳运输、绿色仓储和新能源运输等,探索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模式。

  (作者李晓沛系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