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签署: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11-25 08:30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过8年艰苦谈判,终于达成一致,成功签署。它标志着一个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均占全球1/3左右、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落地而生。根据协议,15个成员国范围内90%以上的商品会获得零关税待遇,未来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扩大到95%以上。这样,就在15个国家、地跨东亚及南太平洋广大地区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将大大有利于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升。

  RCEP的签署,中国消费者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享受日本、韩国的高端消费品,享受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特色产品,肯定是获益多多。对于企业来讲,考虑到这一自贸区的15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差异巨大,在带来一定竞争的同时也将带来巨大市场和巨大商机。如果把眼光从纯粹的贸易扩展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那么,RCEP落地将大大有利于东亚地区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试想,如果在越南的工厂可以方便、自由、无成本或很低成本地从中国获取零部件、配套件和上下游服务,中国某些产业向越南和东南亚地区的转移就会顺利的多,中国“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框架下的产业转移也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RCEP所影响的并不仅仅是货物贸易,RCEP本身也不仅仅是一个货物贸易协定。除传统的货物贸易外,协定在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投资、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方面均有专章规范,均有所突破。譬如,RCEP实施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允许在整个RCEP范围内计算产品增加值,同时拓宽了对服务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准入,增加了电子商务便利化的新规则,确实是一个全面、均衡、高水平的区域自贸协定。

  RCEP除了给有关成员国带来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现实利益从而促进经济加速发展之外,它在当下的成功签署,还有一些特殊意义和启示。

  其一,RCEP是逆全球化潮流爆发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区域贸易协定。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来势汹汹,脱钩断链、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不绝于耳,使得很多人对自由贸易、合作利益、比较优势这些基本经济原则都产生了怀疑,似乎越是保守封闭、老死不相往来越是有利,只出不进最为得益。RCEP的诞生,犹如逆全球化冬日阴霾中的一股春风,无疑引领了全球开放共赢、互利共生、睦邻合作的潮流。它让人们相信,无论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差异大小,开放市场、合作交流都会给各方带来利益。

  其二,RCEP之所以诞生在东亚地区,恰恰是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东亚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增长极的真实写照。实际上,自由贸易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越是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迅速的地区,越需要开放市场、需要贸易投资自由化,也越有动力开放市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反之,越是经济低迷、产业衰落、创新不足的地区,越希望通过保护落后苟且偷安,其经济越是发展不起来。东亚的经济成功提升了相关国家的视野,促成了RCEP,这可能会给相关国家和相关产业带来冲击,但在冲击和竞争之下,有所失有所得,优势产业会越练越强。

  其三,RCEP成功落地所带来的超过这一贸易协定本身的最大意义,是它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隐喻了未来多边贸易体制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趋势。众所周知,既往的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这一体制对于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与繁荣作出过应有贡献,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步步融入这一体制的过程,而且获得巨大的开放利益(全球化红利)。然而,到了20世纪末,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重商主义潮流渐成气候,以WTO多边贸易体制为代表的贸易自由化日渐式微,如今更濒临瘫痪。未来的经济全球化怎么走,未来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如何改革与重建,颇多疑问,颇多争议。在我们看来,未来相当时间内,在大国博弈趋势未改、百年变局趋势未定的情况下,一元的全球贸易体系未必能够形成,也不必追求理想化的全球一体化体系。RCEP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区域、诸边、双边多种形式共存,高水平经济一体化与低水平自由贸易协定(FTA)共存,同一个FTA内不同成员国间差别待遇、动态调整,经贸协定的非政治化与去意识形态化,不同FTA以及同一FTA成员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竞合原则”,可能是未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建设乃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作者王跃生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