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11-27 08:00

       理论既是塑造,也是建构。世界上的任何理论都是从无到有塑造与建构的结果,是对实践的理性反思和提炼升华。这种提炼,需要有高度的理性分析能力、实践感悟能力,也就是理论塑造和建构能力。理论的生命力、影响力,既取决于理论的深度,又取决于理论流传的广度。这方面,首先要有主动塑造和建构的意识,然后才有这方面的努力,才可能有所成就。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人们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浑浑噩噩地生活了一两百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大发现,才使人们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同样,在民主理论上,过去西方议会制、多党制、三权分立那一套大行其道,但是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塑造,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全过程民主等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已经建构起来。在人权理论上,西方一直在鼓吹所谓个人权利高于一切、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经过我们党的理论塑造,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这些人权观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建构起来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其他党的重要文献、重要学习读物,已经初步勾勒出了这一思想的理论框架。但是如何从学术上、学理上进一步建构,讲清楚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讲清楚这一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这部著作,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建构上下了很大功夫。
  一是在学术体系建构上有创新、有创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如何把握这一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如何看待它们在这一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是干部群众在学习中十分关心的问题。一方面,这本著作着力阐明构成这一思想的基本问题,着力阐明这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从学理上对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的一大推进。另一方面,这部著作把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知识熔铸为一体,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既讲世界观、又讲方法论,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有力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
  二是在话语体系建构上有风格、有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现在思想舆论界存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等话语体系,彼此之间有交集,也有隔阂。这本著作在推动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的融通转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既注重原典原著、又注重阐释阐发,既讲大白话、又讲大实话,文风鲜活、要言不烦,史论结合、夹叙夹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沉稳自信、理性平和的风格和气派,专家学者读了觉得有深度,普通干部群众读了觉得有道理。
  三是在观点建构上有深度、有新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解读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系统全面、权威准确,但这并不是说只能照本宣科,而应该举一反三、讲深讲透,着力在每个学科领域都构建起相对稳定的逻辑起点、理论原点、概念范畴、核心语汇、知识体系等,这方面要鼓励发挥优势、各展所长。这本著作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既有照着讲、更有接着讲,既有别人讲、更有自己讲,既有大道理、又有小故事,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同时,这部著作坚持正面阐释为主,针对一些错误思想观点,加强辨析引导,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引领作用。(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 王心富)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