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0-12-03 07:30

  核心阅读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提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领。

  进一步深化对新发展理念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认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以及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的,是精准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塑造发展新优势、引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鲜明特点。新发展理念同我们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应实践要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发展理念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在指导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相互协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化相协调,保持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相协调,促进增长、就业和防范风险相协调等;着力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举全国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总之,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回答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动力、重点、环境、战略等重大问题,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新发展理念时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认识的深化。新时代新阶段推动发展,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选择。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提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实力分布和竞争格局处于比以往几十年速度更快、影响更深远的变革之中。其突出标志和主要动因是,科技的突破性创新正在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技术和流程,对产业、经济、社会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倒逼和带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创新。能否站到突破性创新前沿并持续创新,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原始创新不足,产业总体上处于中低端,一些高端技术及产品还依赖进口。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转换增长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迫切要求和关键举措。《建议》把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此,要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领,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且包括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因此,发展的内涵必须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发展,发展的重点应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建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发展目标及一系列决策部署,都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例如,把“更为安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有利于协调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协调供给创造需求和需求引领供给,实现供需良性互动;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协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实现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和现代化,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才能避免发展走弯路,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目标。《建议》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必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跨国投资、贸易、金融以及产业链把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才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我国坚定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时间比较短,扩大开放、提高开放水平还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为“十四五”时期和未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要按照《建议》的部署,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划、标准联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人民即将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同时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起点低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基本国情的制约,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建议》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议》的部署,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推进路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完善。贯彻这一决策部署,需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堵点,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广更深融入全球经济,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形势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关键。

  (作者林兆木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