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基层治理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12-16 12:05

更有序 更满意 更安全 更智能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

        城市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这些重要论述为“十四五”时期有效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聚焦“更有序”,注重联动共建,推动社会治理从“碎片”走向“整合”。“共建共治共享”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共建、共治、共享分别从资源整合、治理过程和成果分配3个方面建构起社会治理基本格局。共建强调合力合资,共治强调合智合作,共享强调共益共赢。重心在于一个“共”字,凸显了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多元性、跨界协商性和共生性。首先,注重协同治理。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夯实根基,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协同治理”新格局,让社会治理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型,变粗放低效为精准高效。其次,注重合作共赢。要围绕公共服务、公共健康、疫情防控常态化、应急治理等深化跨区域协作,打破地域行政区划限制,跳出既有固式,突破传统思维,加强跨区域联勤联动、信息共享、联防联控,着力打造外延更广、范围更宽、合作更密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城市群创造良好环境。
  聚焦“更满意”,完善公共管理服务,推动社会治理由“传统”向走“高效”。一方面,要深化简政放权,让群众更方便、更实惠。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建设,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实施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打造效能政府、效能窗口,促进办事、证照办理、审批、发放等流程快捷高效,寓服务于管理,为群众提供便捷,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群众在家门口获得服务。另一方面,要深化安全监管,让城市更安全、更有序。从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增强治理的前瞻性和预判性上下功夫,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同时,要形成“政府主导,应急管理、环保、交通等部门联合监管”的公共管理服务共同体,不断健全应急响应处置机制,提升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水平,确保“不出事,出事也能及时、稳妥处置”,做好防范、化解、处置各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聚焦“更安全”,立体化防控,推动社会治理由“被动”走向“主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打造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要坚持以“民生民意”为导向,防范为先,依托智慧城市安防转型升级,为社会治理提供精准引导,实现从“被动查”向“主动防”转变,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防范转变。二要深入贯彻落实“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做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出事快处置”,以此减少纠纷存量、控制矛盾增量达到治理有效。
  聚焦“更智能”,深化大数据资源融合,促进社会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要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枢纽,汇聚和链接“雪亮工程”视频图像监控点位信息,打造大数据资源融合平台。在深化基础数据库共建共享过程中,要以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为基础,深入推进基础数据库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同时,引导城市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数据共享交换通道与机制,满足区县、街镇社会治理领域的数据共享需求,增强数据共享应用意识。于此,在持续推进城市“一网统管”建设中,紧紧围绕“数据归集”更丰富、“数据治理”更精细、“展现内容”更形象、“应用功能”更智能,利用图像、行为等识别技术,由视频监控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发出预警,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提供辅助决策,实现智能应用,为社会治理领域应用提供更好的平台支撑。(陶希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