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大变局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屏障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12-18 07:0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发展成就日益彰显。目前,中国已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共同开展了2000多个合作项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政策沟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合作机制日趋完善,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为沿线国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给当地民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尽管2020年各国遭遇世纪罕见的大流疫,但中国和沿线一些国家投资贸易合作逆势增长,中欧班列发挥着国际运输新动脉的作用,抗疫合作方兴未艾,健康丝路有序启动,疫情还催生了线上晤谈、跨境电商、疫苗研发等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势头不仅没有因为疫情而发生逆转,反而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内在持续性,仍然是当今世界促进各国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最大国际合作平合,并已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受认可和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共振,在引发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综合性、深层次危机的同时,也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的安全挑战,需要认真研究应对。

  “一带一路”安全环境面临多元、集中挑战

  大流疫和大变局的影响相互叠加,使全球化进程遭受重挫,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地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上升,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遇阻,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也直接或间接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多种多样的困难。当前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在原有风险加剧的同时,还面临不少新的安全挑战,特别是各种风险挑战集中出现,导致“一带一路”建设安全环境趋于严峻复杂。

  地缘政治冲突危及“一带一路”安全形势。疫情背景下一些国家对外政策趋于强硬,导致新老热点问题快速升温。近期,阿富汗形势急剧恶化,纳卡地区战火重燃,东地中海区域冲突再起,伊朗核科学家遭到暗杀牵动地区紧张局势,导致南亚、中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建设关键节点地区安全风险快速上升。

  政局动荡风险加大“一带一路”推进阻力。在疫情冲击下,部分沿线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社会不满情绪累积,一些国家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甚至武装冲突,有的国家恐怖袭击增加,导致这些国家对外合作能力和意愿大幅下降,“一带一路”合作不确定性增加。

  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一带一路”合作进程。疫情全球蔓延,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甚至暂时中断,特别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本国优先主义借机大行其道,“脱钩”“毁约”“退群”等倒行逆施的做法兴风作浪,对“一带一路”建设势头形成干扰和破坏。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急需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的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一带一路”建设惠及全球、利在千秋。面对百年大变局和世纪大流疫,各方应着眼自身和世界、全局和长远,紧紧围绕安全建设下功夫,增强紧迫意识,发扬主动精神,勇于迎接挑战,提升应变本领,着力应对好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加油。

  一要凝聚安全共识。各国应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增强安全共同体意识,有效防范各种反对势力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干扰和破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团结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妥善应对疫情二次来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形成更多有利于共同发展的理念共识。

  二要强化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后疫情时代国际发展合作,以更多发展成果促进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安全。以中国经济增长带动沿线国家早日实现复工复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打造更多示范性成果。打好重点项目攻坚战,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沿线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要增进民心相通。疫情增进了各国民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可见度、认同感和吸引力,推动构建“一带一路”人文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建设凝聚民心、汇集民力。推动沿线国家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打造更多对话交流平台,讲好抗击疫情、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故事,为“一带一路”建设共同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四要完善保障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沿线国家建立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条件具备时搭建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运输“绿色通道”。依托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沿线国家安全保障协调联动,加大信息整合,推动形成合力。着眼疫情长期化,建立常态化防疫情、稳人心、保安全机制。

  中国经济发展和开放合作政策是“一带一路”安全建设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强调,安全和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首要前提,关乎各国核心利益,要有效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营造良好地区安全环境。安全和发展从来都是相伴相生、密不可分的。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参与者、推动者,将继续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自身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根本安全保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并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这既是指导我国实现自身发展的行动纲领,也为新形势下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国际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信心。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国未来五年和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中国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推进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自身经济发展促进世界共同繁荣。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中国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助推全球国际贸易由今年第二季度下降12.2%转为第三季度增长12.5%,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吃了颗定心丸,从战略上确保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稳定性。

  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新的动力。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将推进全球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经合组织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超过三分之一。“一带一路”作为联通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必将极大受益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这将从经济上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性。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创造有利环境。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宣布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全球经济治理持续注入活力与动力。面对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横行的局面,中国坚持推动完善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环境,这将从规则上为维护“一带一路”建设的长远发展空间提供保障。

  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夯实民意基础。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让各国民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全人类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深刻内涵。特别是中国政府以理性消除歧见,大力清除“政治病毒”,主动倡议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坚持推动构建“健康丝绸之路”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必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得到沿线国家民众的更多认可和支持,从人文上筑牢“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根基。

  大变局、大流疫背景下,国际格局深刻快速复杂演变,“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但只要沿线各国从共同利益出发,加强团结、携手合作,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创造性地应对大变局、大流疫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筑牢“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屏障,“一带一路”建设就一定会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更具动力、更富活力、更加安全的环境中稳步前行,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更好地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王亚军)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