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三重逻辑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表达和最新理论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的历史承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与难题,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破解发展难题,解决时代课题、继续前行的现实要求。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理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时代表达
(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这一论断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在唯物史观诞生之前,人们对“谁是历史创造者”这一问题的认识,长期受到唯心史观的深深遮蔽和误导。马克思透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深入考察,揭示了迷雾重重的历史现象背后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人类社会发展史首先是一部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史,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是现实中的人,即广大劳动人民。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人的存在方式即实践出发,论证了“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2]。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同时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当代确证和现实表达。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价值指向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可以说,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自觉追求实质上就是追求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视野中,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主要集中于人的发展,是人逐渐摆脱客观受动性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高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毕生追求的崇高目标。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高举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旗帜,带领人民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历史逻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跃变
(一)毛泽东时代的历史使命——“站起来”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自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备受侵略和凌辱,陷入了灾难的深渊。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各阶级仁人志士都以不同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但均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邓小平时代的历史使命——“富起来”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使命。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顺应人民改变贫困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经过持续的深度改革,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愈发重要;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创造了中国式的发展奇迹,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
(三)习近平时代的历史使命——“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走向富强的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脉国内外发展态势,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毅果敢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十九大报告明确标定了我国发展新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3]。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朝着“强起来”的目标迈进。
三、实践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课题的科学回应
(一)世情党情国情发展变化的时代诉求
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正处于焦灼和不稳定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潮流的涌动、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地区性的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都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国内方面,腐败现象、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弱化了党的先进性、损害了党的纯洁性、背离了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形势的应然之举。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直面变化和挑战,勇于担当,奋力向前,不负人民重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带领人民书写更精彩的时代华章。
(二)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
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然而,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要掣肘。对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问题是时代的诉求,矛盾是前进的动力,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对化解发展难题、解决社会矛盾的回应和关切。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除各种制约人民需求和发展的障碍因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具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多种诉求和期待,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之举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未来发展宏伟蓝图的深刻把握,明确了未来发展的目标指向。近代以来,中国民族遭遇的深重屈辱和苦难告诉我们,只有强国才能富民,只有民族复兴,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面临新的挑战,社会矛盾和多种问题交织叠加,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非易事,需要凝聚起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呼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4]应该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磅礴伟力。(河南工业大学 吕培杰)【本文为2020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记初心使命重要论述与河南贯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ZT39)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