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把绿色发展镌刻在中华大地上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0-12-30 08:42

  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呵护绿水青山、厚植绿水青山,转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坚持高标准防治污染,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要把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贯穿到实践“两山”理念和环境保护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协同管控PM10、PM2.5和O3污染,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协同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坚决治理工业点源污染,防范地下水污染,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生活垃圾处置资源化,安全收集处置各类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有序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坚持高水平修复生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做大做优绿水青山,不断增值绿水青山资源总量。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多规合一”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持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系统之间连通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降低生态空间破碎度,增加生态空间面积,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矿山修复等综合治理,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切实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厚植区域生态资本。

  坚持高质量发展,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大力建设“两山”创新实践基地。在产业体系、布局、结构以及生产链条中全方位融入“两山”理念,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让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让绿水青山在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升级,形成主导产业绿色化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打造循环经济示范产业链,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要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导向,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为核心,建设美丽家园,改善生活品质,实现绿色惠民绿色富民,提升全社会获得感。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构筑绿色品质城市;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实现群众稳定增收。

  探索高效能制度支撑,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要以绿色共建为核心,约束与激励双管齐下,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持续释放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红利和内在动力。一是完善政策支撑机制。要完善区域环境资源总量管理、环境承载力和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控制指标体系。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根据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横向生态补偿额度的机制。二是完善法治支撑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地方加快具体流域等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创新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三是完善技术支撑机制。加强对重大污染治理项目的科技攻关和专项研究,建立健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生态保护和“两山”实践的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队伍,为科学治理提供智力支撑。四是完善金融支撑机制。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改造。创新绿色投融资机制政策,支持探索农产品收益保险和绿色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五是完善治理支撑机制。构建权责明晰的党委政府责任制度。以生态资源供给和保障为核心,加大对生态环境的考核权重,将“两山”建设核心指标纳入党政实绩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度,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以及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区域、流域协同治理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制度。强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行生态环境第三方污染治理、第三方管理考核、第三方环境检测制度。营造全社会参与“两山”建设氛围。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和绿色价值观,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深化开展生态文明日活动,加强文化价值观念教育,推动绿色共建共享行动,广泛开展节水节电、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群众性创建行动。加强生态环保信息公开,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格局。  〔作者吴烨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湖北省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