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过程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12-31 09: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明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在2020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发挥专业特性,育人立德为先,大力提高思政育人水平。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内涵

  (一)新时代立徳树人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21年,我国正式进入“十四五”阶段,这是我国“两个一百年”的有机衔接点,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关键时刻,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大幅提高,迫切要求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在科研学术上有所造诣,更强调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高校内建立起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路线,让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得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高校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还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要坚持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德育占据重要位置,而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特别是在我国多元化发展的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受到我国社会广泛认同的,是新一代人才应具有的思想品德。首先,学生应树立高远的理想,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将自己的目标与社会主义理想相结合,在实现自身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社会价值;第二,德育教育中构建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精神品质。通过将思政教育细腻融入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意识形态高度,不断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可造之材、可用之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意义

  (一)培育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艺术设计学科内容汇集多学科和多层次的交叉知识,对于搭建实用性的学科模块具有有效的助力作用。高校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跟进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要做重点把关,其中,培育正确价值观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十分重要,正确思维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人和社会而言都起着重要的“指示灯”的导向作用,很大程度上助力学生适应社会需要。首先,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正确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要营造文化气氛加强学生教育。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的培养,认真贯彻正确价值观的思想教育,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格局,强化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大力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其次,家庭方面,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时刻关注被教育者的动向,与学校的紧密配合,助力修正学生的不正之风。最后,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弘扬和宣传工作。教师通过自身行动做好率先的垂范,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助力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

  (二)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现代社会对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为内涵的“工匠精神”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校根据时代需要及时明确地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式、学科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积极拓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实用性,合理推动人才培养朝着具有工匠精神的目标迈进具有时代意义。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重点和特色,院校应积极发挥办学优势,以培养新时代高层次、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人才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战略需要。首先,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从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积极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学校和企业联手合作的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多层次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能力,多方位促进学生全面教育发展。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养学生独立且不缺创新的工匠精神,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厚自信

  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既是思想政治的需要,又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文化是民族和个人的根,时代发展都与其息息相关,中华在当今社会对助力构建高校学生的文化价值体系、推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足够的文化内涵支撑。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水平。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的迫切需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点滴渗透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高校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能力。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路径探索

  (一)重视教师引导,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高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家国情怀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这就要求作为专业教师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育人水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作为专业教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把握思想的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增强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知识,坚持专业知识讲授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学生价值引导的核心内容。

  (二)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专业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与时俱进,丰富教学手段,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取代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全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在坚持以课堂教学环节为主渠道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及专业特色发掘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专业课程的讲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收集当下热门的时事题材,与教学内容及专业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等等向同学推荐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视频,同时合理运用微信、QQ、微博、哔哩哔哩网、公众号等新兴媒体,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去。课程中加入项目式教学,例如:乡村振兴设计主题、加强传统文化的讲解等等,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

  (三)拓宽考核方式,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课程的考核形式基本上以考查为主,专业课程很少以试卷作为评判标准。这就要求在制定考核评价方案时,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贯穿在整个授课教学全过程中:第一,课堂考勤是学生诚实守信的一种体现,将考勤和学习态度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加强学生责任感、培养对他人尊重及坦诚守信的素质素养。第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平时授课大都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协同设计工作,以小组形式进行的考核形式也是多元化考核体系的重点及亮点。在小组合作中会有每位成员的具体分工表,组员可以自评,组员之间可以互评,参照组内贡献。教师可以根据自评、生生互评结合课堂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团结合作可以让学生们自由探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积极进取,提高团队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将思政元素融入平时考核模块,细化成绩比例。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在线提交作品及作业,信息化教学可以直接导出学生在线学习的内容及完成情况,从而考核每位同学的责任心及学习态度。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与课程思政结合,课堂不仅仅是传播专业知识,课程内容也包含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培养艺术审美、传承传统文化、启发爱国情怀,加入思政元素会增加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内容的理解,课程内容更加立体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

  (河南工业大学 王琳)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