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旧小区“改”出美好生活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1-01-27 09:10

  居住小区是组成城市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治理网络能有效触及的基本网格。林林总总的小区,每一个都是整个宏观社会的缩影,其素质直观地映射出城市治理的水平。和人一样,作为一个有机体每个小区同样也有老去的一天,面对需求更新和功能老旧的双重叠加,许多老旧小区遇到了建设之初未曾预料的新环境、新形势,由此也激发出新矛盾、新挑战。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老旧小区的改造,来推动功能升级,让“老居民”享受到“新生活”,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能否答好、答对,答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实现以“新”换“心”,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社会治理水平。而想要答好这道题,首先应该把握好三个关系。

  把握“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树牢正确“政绩观”。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在互联网时代,物流天下,衣、食、行消费水平相差无几,相对而言,“住”正成为关注的焦点,但老旧小区往往成为城市建设“被遗忘的角落”。花同样的钱,用在一个新小区开发建设,可以平地起高楼,引人注目,是“显绩”;用在一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可能润物细无声,外观变化不大,是“潜绩”。从这个意义来讲,老旧小区改造是政绩观的“试金石”,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否落地生根的“试验田”。各级的城市管理者,应该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民生的重要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人财物优先保障,定任务倒逼落实,切实解决好老旧小区“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加速推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

  把握“供餐”与“点单”的关系,画出最大“同心圆”。老旧小区改造,既是人居建设项目,也是社会治理工程,面对改造过程中的不同诉求,需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声音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转变政府“供餐”为群众“点单”,共绘老旧小区改造最大“同心圆”。也就是说要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通过前期方案征集群众意见、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结果交给群众评判,开门纳谏征集“金点子”,制定改造项目“菜单”,引导群众按需“点单”,真正让群众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角”,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加装电梯为例,楼上楼下居民的需求差异大,很多地方加装电梯不是倒在“最后一公里”,而是在“第一公里”就卡壳了。面对类似问题,不应搞“一刀切”,而是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好群众工作,比如有的小区加装电梯时,根据群众意见对电梯布局方案进行多次优化调整,最终将电梯装成镂空式,保证阳光能够穿过电梯,减轻加装电梯对低楼层采光影响,满足了群众需求。

  把握“谁管”与“管谁”的关系,人人都当“好管家”。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建管并重”,才能真正惠及民生。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该成立社区居民监督小组等自治组织,挂牌上岗,使居民成为积极为小区建设奉献力量的主人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在改造完成后,按照“一次改造、长效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由所在街道居委会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企业进行管理,对于无物业公司愿意承担管理的小区,组织城市国有公司接管,市财政承担补助资金,经过1—2年运转成熟后,由市场主体接管运营,实现市场化运作,确保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外观“颜值”不反弹、内在“气质”新提升。

  老旧小区在每个城市普遍存在,特别像开封、西安、南京等这样的历史名城、文化古都更是习以为常。但老旧小区的居民同样渴望有品质、有温度的“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乡建设者的工作方向。这就需要始终坚持“民生无小事”,把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十四五”规划重要课题,喜新不厌旧,抓大不放小,让老旧小区平等享受到新区一样的美好生活,以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诚如此,城市就会成为冬日温暖的家园,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闻者心动”,让老旧小区“改”出美好生活。(刘京明)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