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郑州都市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2-07 16:19

  推动郑州都市圈协同发展是“十四五”期间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重要任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郑州都市圈建设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本文所述郑州都市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主要包括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荥阳市、高新区、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开封市的北部区域,焦作市的武陟县,新乡市的原阳县、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研究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全面落实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及全面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意义重大。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示范区建设应突出黄河中下游沿线地区的地质、水文和生态特色,加快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努力推动生态保护,建设与农林、花卉、休闲等融合发展,为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将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发展中,依托山河湖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发挥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优势,建设显山露水、透绿见蓝的区域开敞空间,打造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中原特点的美丽城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塑造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的典范区域。

  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应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支持创新平台、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培育高新技术园区、大学城、科技新城等城市创新空间,吸引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智慧化发展,打造国家创新智慧新高地。推动高成长型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端突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践行高质量发展,打造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促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核心示范区建设应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的原则,实施一批跨区域的重大生态保护和治理项目,建立高效的区域协同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结合黄河沿线的地形、地质、水资源和生态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和布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城市、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推动滩区内贫困人口异地搬迁,在此基础上,谋划黄河沿线跨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建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样板。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核心示范区建设应构建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以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为重要的背景依据,统筹沿黄区域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处理好“水-城、水-地、水-人、水-产”之间的关系,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促进沿黄区域民生、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通过对示范区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统筹考虑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地表水、雨洪水、中水、地下水的综合利用,着力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做好黄河文化传承创新。核心示范区建设应坚持保护和开发相协调、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突出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强化“黄河母亲”“黄帝故里”的主题形象,强化全世界对中原作为黄河主地标的认知度,到中原观黄河、游黄河、感黄河。深度挖掘黄帝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楚汉文化、古城文化、龙山文化、商都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地域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打造黄河文明寻根目的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体验胜地。

  构建区域错位发展机制。促进核心示范区黄河段郑州、新乡、开封、焦作等地市协调发展,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形成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格局。要多策并举推动各地市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示范区产业高端化发展,顺应研发向郑州集聚、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向外围转移的态势,吸引市县企业在郑州设立研发中心,支持郑州与周边市县联合建设产业园(制造基地),探索跨区域利益分成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实施精准招商,以错位竞争激发企业活力。要构建市场机制推动区域合作,通过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正、负两面清单,探索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上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间的顺畅流动,明确在政府对产业发展监管正面清单上强化对环境质量、产品质量等领域的监管责任。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核心示范区建设应强化郑州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合理布局各级各类交通枢纽,加快以大数据和多式联运为中心、涵盖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郑州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优化物流设施和配套服务布局,推动物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对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等战略性要素的聚集和配置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机制,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拉动多层次的对外经济合作,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形成具有全国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的内陆开放门户和国际化科技创新高地。

  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工程。核心示范区建设应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原则,加快交通、物流和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增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要着力完善交通体系推动两岸互通,尽快研究郑州轨道交通向北岸延伸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序规划北岸地区公共交通线网项目。要加强两岸地区物流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场站等基础设施有效对接,构建安全便捷运输体系。要重点优化北岸地区城镇体系布局,避免黄河北岸地区城市摊大饼发展模式,着力建设一批重要镇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核心区内城乡一体化水平。要面向未来建设一流智慧网络体系,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核心示范区建设应协同推进沿黄区域“四水同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以全面保障黄河水安全为目标,坚持流域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南北岸联动,完善水沙调控机制,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构建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库合理拦沙和调水调沙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通过水库拦沙和联合调控水沙,实现“拦、调、排”有机结合,协调黄河水沙关系,保障黄河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于善甫】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