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河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价值评估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2-23 17:07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保护、传承和弘扬好黄河文化,就要从基础工作做起,摸清家底,全面系统地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黄河历史文化,助力打造国家黄河文化高地。

  一、黄河河南段文化资源概况

  河南省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是黄河冲积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河南下辖18个地级市大部分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黄河流经河南省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等8个地市,河道蜿蜒711公里,是孕育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

  黄河河南段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有形的“文化遗产”,黄河河南段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8类。1、堤防遗存。河南省故堤与今堤在空间上相互交织,故堤分豫北故堤、豫东故堤和防范东西堤;今堤分北堤、南堤和沁堤。2、水库工程。如黄河河南段干流沿线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三门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在伊河、洛河及豫西其他黄河支流修筑的水库等。3、引黄涵闸遗址。如黄河干流河南段经常使用的引黄涵闸35处。4、古遗址。有裴韶村遗址、郑州商代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北宋东京城遗址等。5、古墓葬。有广为人知的王侯将相墓葬,也有众多鲜为人知的百姓坟墓。6、古建筑。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现有古塔800余座,塔林19余处,石阙4处。7、石窟寺及石刻。如巩县石窟寺、洛阳龙门石窟等。8、雕刻、书法及诗词。自古即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河南文化、政治、宗教和科学名人群星灿烂。

  黄河河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无形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黄河河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分为8类。1、民间文学。河南民间传说、民谣、叙事长诗、神话传说等,如梁祝传说、董永传说、木兰传说、盘古神话、河图洛书传说等。2、民俗。如太昊伏羲祭典、马街书会、黄帝祭典(新郑黄帝拜祖祭典)等。3、传统民间音乐。如唢呐艺术、板头曲、信阳民歌等。4、传统美术。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泥塑(浚县泥咕咕)、剪纸(灵宝剪纸)等手工艺品制。5、传统舞蹈。如人民自创的狮舞、高抬火轿、灯舞等。6、传统杂艺。如河南的豫剧、曲剧,以及河洛大鼓、南阳三弦书等。7、传统技艺。如陶瓷、织染、食品烹饪等传统技艺。8、传统医药。如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等。

  黄河河南段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黄河沿线8个城市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数量高达191处。黄河沿岸文化遗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洛阳和郑州2市数目多,集中分布,而濮阳和济源则数量很少,差距明显。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曾八代为州、五次为都,有“天地之中”的称号,全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洛阳是道学、儒学的渊源地。

  二、黄河河南段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黄河河南段文化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黄河河南段沿线地区发现众多古代人类活动遗迹,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很多实物研究资料,其中,郑州地区发掘的大量商代遗存,更加确定了黄河文化河南段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原地区繁盛的黄河航运在黄河沿岸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黄河河南段现存很多记录地方民生与民情重要事件的石刻与碑文,为研究河南古时地方兴衰以及对历代划分行政区域的发展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科学价值。黄河两岸的人民,从逃避洪水袭击逐渐走上治理黄河和开发利用黄河的道路,为之付出了巨大的集体智慧,黄河河防工程、水库工程、引黄兴利技术进一步体现了黄河文化遗产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同农业生产技术、天文历法、灌溉工程技术等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社会价值。黄河河南段文化遗产是河南的一面旗帜,不断增强了当地居民对河南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历史上荟萃中原的古代名人留下的大量历史遗存,及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影响着一代代中原儿女,增强着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艺术价值。千百年来,人们长期劳作,创造了几百种多姿多彩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戏剧最具代表性,其剧种地方色彩较浓厚,唱腔独白,剧情内容,戏服头饰,都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另外,手工艺制作精巧,技工巧妙,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融入其中。

  文化价值。河南黄河文化遗产容纳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凝聚了河南灿烂的历史文明,尤其是雕刻、书法、诗词及民间文学等,作为传播精神科学和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后人用来了解先贤文人伟大哲理和智慧的窗口。

  三、黄河河南段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段黄河文化资源发掘及利用尚存有待解决的问题。

  黄河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城市发展步伐不一致,地方政府对黄河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差别大,对于文化遗存,有的地方政府重商业开发、轻有效保护、忽视系统管理,加上文物管理、旅游等部门职能各异,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上有时呈现出多重管理或都不管理的状况。

  黄河河道治理力度不够。河南黄河河道在河务部门的分级治理下,其秩序得到极大程度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地方,为追求可观的经济利益,在防洪重要地区非法采沙,违规建设,弱化黄河河道保护治理力度,影响黄河河道治理的社会合力发挥。

  文化遗产保护效果不好。来自自然界的不可抗力量,如暴雨和冰冻等自然因素导致文化遗址出现一些损坏,同时,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造成文化遗址更严重的人为破坏,如改造旧城址,兴建现代建筑,在遗址内兴建各种娱乐和商业设施,过分人工化破坏旧城址地质风貌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完整性等。

  文化传播方式方法过于单调。有的部门仅通过网络图片对黄河遗产进行简单展示,有的部门为保护而保护,将本该展示和活化的文物锁起来,无法充分展示文物的魅力和有效讲述黄河文化故事。

  四、结语

  发掘和保护黄河河南段文化遗产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黄河河南段沿线文化遗产种类非常丰富,且形式多样,但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郑州和洛阳等经济实力强且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古都城市。

  要落实好总书记对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工作的讲话精神,就要完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黄河河道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发掘、保护和用好黄河河南段文化遗产及其价值。

  【作者吴朋飞 赵晓芳单位分别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JC58)阶段性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