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2-23 17:22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出一系列要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黄河河南段生态保护治理,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让更多人民群众深入认识黄河、热爱黄河文化,加强民族自信,进行基于文旅融合的黄河文化内涵分析与挖掘是十分必要的。

  黄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河南境内干流全长711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千米,占河南总面积的27%。黄河不仅仅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历史之河、文明之河。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紧密相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传承、利用好黄河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黄河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黄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享有至高无尚的地位,被称为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现已发现的文化遗址表明,早在距今约3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文明与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历经夏商周文明,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文化的发展线一直紧紧围绕在黄河流域,也迎来来了文化繁荣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术流派思想百家争鸣。此后的两汉和隋唐北宋时代,黄河流域又迎来了鼎盛时期,各类文化的融合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黄河文化依托姓氏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政治文化等,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体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国的历史,影响着中国的当代,并将开启中国的未来。

  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与创新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黄河流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涌现了很多与此相关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方面,主要是各种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非物质文化方面,主要包含各类革命、创业精神。这些红色文化,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处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气质。

  黄河文化与科学科普文化

  科学科普文化是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大众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而形成的系统体系。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水力资源,其气候条件、水文特征与生态环境也十分值得关注,是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黄河流域的水文条件较差,泥沙流失严重,地上悬河和河道淤积问题同时存在,通过科普可以让大众意识到黄河需要从水流、水量、水质、水生态、水域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生态保护。重视黄河流域的科学科普文化对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推进文旅融合中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

  目前河南省黄河流域旅游产品多以风景游览和休闲观光为主,偏重游憩功能,种类较为单一。旅游景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足,不能深入全面的挖掘黄河文化,文化旅游主题提炼欠缺,文化旅游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找准河南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科学科普文化与黄河文化相结合,注重河南省黄河流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利用与开发,树立“历史河南”、“老家河南”、“生态河南”等旅游形象,使黄河文化旅游深入人心。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相适应,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感和游客的文化体验为核心,打造具有河南特色IP的文旅品牌与产品,满足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不同类型的需求,处理好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坚持以文化增强旅游的吸引力,以旅游强化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黄河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构建黄河自然、文化、旅游和谐统一的层面进行战略考量,打造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红色教育及科学科普为一体的多层次内涵丰富的文旅产品,突出河南特色,彰显黄河文化底蕴。河南省要对境内黄河文旅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打造根魂文化带、红色旅游带,研学旅游带。以文化遗址,历史遗迹等为依托,打造根魂文化带;以红色景区为依托,借助黄河红色文化形成具有河南自身特色的红色旅游带;依托水利研学、生态研学、地质研学、气象研学、农业研学等进行科普,建设研学旅游基地,打造黄河研学旅游带。

  打造根魂文化带需要彰显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将河南省历史遗址遗迹进行整合,按照时间线进行串连,如新郑市裴李岗文化,渑池县仰韶文化,偃师市二里头文化,郑州商城文化,洛阳隋唐文化,开封宋文化等,这些文化遗址、遗迹可以使游客认识到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早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系统的文明文化形态,并向外释放其文化影响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其次,大力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与精髓,如儒家倡导仁义中庸,注重安己修身;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注重无为而治;墨家强调兼爱交利,注重赏贤使能;法家坚持信赏必罚,注重依法而治;杂家强调博采众长,注重综合治理等等,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依然对当代中国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并将这些思想体现到旅游景区与旅游产品中去。第三,在相关景区宣扬与河南省黄河流域有关的历史文化人物,让游客了解到夏邑是孔子的祖籍地,鹿邑是老子故里;法家商鞅出自濮阳,韩非子出自新郑,纵横家苏秦出自洛阳,民权有庄子的传说,鲁山有墨子的传说……他们宛如一张张耀眼的名片,彰显河南省黄河文化的历史底蕴。

  打造红色旅游带需要反映具有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的红色文化。首先,要保护与修缮河南省黄河流域比较著名的红色文化历史遗存,如八路军渑池兵站,三门峡陕州区高阳山红色文化基地,洛阳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阳东方红工业游景区,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和二七纪念塔,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新乡市南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区,开封市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濮阳市清丰县单拐革命旧址,濮阳市台前县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等。其次,要突出与发扬河南省黄河流域比较著名的红色文化精神象征,比较著名的有焦裕禄精神、当代太行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这些红色文化精神展现了民族和个人在革命时期为生存和理想寻找解放道路的斗争精神,和平时期为发展与追求幸福生活艰苦奋斗的革新精神,其中包含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以及各类先进人物事迹,激励着无数后辈为了理想与信仰而努力。第三,深入发掘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价值功能,感悟昨日的艰辛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人们开拓进取,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打造黄河研学旅游带需要注重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普文化。首先,以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为载体,对河南省黄河流域资源能源知识进行科普,河南省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资源,在能源与原材料供应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同时也需要看到资源耗竭、环境环境污染等问题,注重这些科普知识的传播对提升大众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次,以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载体,重视水利知识的科普,河南黄河流域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夏季洪水与冬季凌汛影响较大,认识到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以在减淤、防洪、防凌方面对黄河进行有效治理,也可以供水灌溉、发电,对黄河水资源进行利用与开发。第三,以河南黄河流域周边的太行山脉与伏牛山脉等自然保护地为载体,对大众进行地质科普,使大众认识与了解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与度假休闲场所,并打造研学旅游基地。【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甄莎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打造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C24)阶段性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