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民族文化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1-02-24 09:3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调研时,对传统村落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保护与传承好传统村落人文景观,加强村落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休闲服务水平,对发展全域旅游意义重大。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根本遵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遭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在对其进行保护与发展规划时,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首先,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要遵循法治原则,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对能够旅游休闲、健康养生产业化的村落,建立游客+村民+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多方联动模式;或者从乡贤身上找故事,向老人家了解村落过往,多方挖掘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价值,凝聚人心,淳化民风,留住民俗,留住乡愁,构建“一村一精品”的旅游产品。其次,规划设计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正当法律程序。要有传统村落村民参与,保证村民利益。再次,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特色原则。比如设置不同乡村体验项目,满足老中幼受众的不同需求,延续传统村落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脉络。如施家沟村是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曾是安阳、林州、汤阴三地交界处的太行古驿站。依靠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尤其是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农家饭店、客栈、酒坊,并推出“莲儿大娘”的羊馍馍、纯红薯粉条等特产,获得了成功。

  促进创意人才培养,提升村落文化保护与研究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就是要挖掘村落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服务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则涉及传统村落产业发展、景观维护、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其关键在于理念创新、方法创新。通过把传统村落文化学科化,构建村落学,紧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五大振兴”总要求,因地制宜培养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传统村落研究、创意人才,提升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研究水平,促进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助力国家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探索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系统化保护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山西、陕西等地文化遗产的考察调研,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逐步形成了富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

  建立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保证村落空间的原真性。保护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充分挖掘传统手工技艺固有的文化价值,建立手工技艺制作工艺展示馆和体验馆,展示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既能促进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让旅游者分享文化带来的快乐,又能激活村民保护意识,保护传统工艺并分享文化旅游带来的利益。文化景观仪式再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有文化和灵魂的,无论是石材、土坯、灯具等,还是植物、花卉、火把等都是精神图腾的载体。针对村落中原有的民风民俗,如土地庙的祭祀活动、火神祭祀仪式等,也要活起来,再现传统人文景观。真正让文化遗产在现实社会当中活起来,才能发挥文化认同功能,让民众从心里认可、接受。挖掘特色潜在功能。建立写生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个人写真、影视片取景或新婚伴侣拍摄外景基地、研学体验、户外拓展、党建学习、会议接待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营企业为主力、高校为主创,共同发展的乡村旅游胜地。

  同时还可以探索,以文化景观为背景,在村落演出,让村落成为康养、旅居、度假、文创、拓展之田园生态人居创意生活区,促进形成山水田园养生、医疗护理、传统艺术、农耕手工、文化旅游、中小学生教育、野外拓展、文创等一体化的价值产业链;盘活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找准传统村落历史人文、古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基本要素,立足本土故事,深入挖掘,走进大都市、走进互联网演出,以村落故事为内容,展现村落不同的地域和特色文化,让传统村落融入大都市、全世界、互联网旅游大循环,也让世界了解中国5000年农耕文化遗产,了解5000年以前的传统村落。

  (作者金荣洲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媒学院)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