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3-15 16:05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在百年历史中创造并积淀形成的独有的特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并一再叮嘱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积极探索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机制路径,让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血脉,成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是筑牢高校立德树人根基的关键。

  一是创新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进行红色基因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红色基因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全过程,推动红色基因教育入脑入心。教学中,积极利用网络,借助QQ、微博、微信、微视频、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手段引导和感染大学生,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基因传承方式和形式,主动占领新阵地,使其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接受到红色基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引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庚子岁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学校坚持停课不停学,积极研究“云端”技术,把灾难当教材,通过师生“面对面”交流与“键对键”互动,讲好“抗疫”故事,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信仰教育。

  二是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用红色基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挖掘红色资源激活红色记忆,打造精品讲好红色故事。在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辨析中强化红色基因教育,增强红色基因教育的引领力和向心力。疫情肆虐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网络集体备课,把灾难作为特殊教材融入关键课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砥砺意志品行、增强奉献意识、践行生态理念,做到不负韶华与祖国共成长。

  三是紧握实践教育“主动权”。河南省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到处都遍布着革命者的足迹,革命根据地、重大战场等,这些都是开展红色基因实践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充分利用周边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等教育资源,与其建立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将“固定”的教育资源转化为“流动”的红色教育生动课堂,牢牢把握住红色基因教育的主动权,让大学生从真实的历史事实中带来心灵的冲击与震撼,主动接受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熏陶,进而去寻找源头、汲取力量、获得启示,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之情、践行报国之志。

  【河南工业大学 蒋笃君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SJGLX53)研究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