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此外,河南省委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强调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产业带动;实现乡村振兴,更少不了产业支撑。只有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硬”支撑。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双循环、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河南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快构建“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为保障、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从而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关键,只有依靠雄厚的人力资本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效推动农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走向高端化。因此,构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其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创新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发展社会化多元化服务组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相适应,
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其二,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大学等科研院所作用,加大培养新型农业创新人才,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打破地域、部门、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其三,要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活力,使农业科技成果向关键性农业技术突破,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着力解决农业“种芯”瓶颈。
二是推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土地、人才、技术和资本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源泉和主要动力。河南源于过去城乡割据政策的客观存在,从而使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单方面流动,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以及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要求拥有数量庞大、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配置有效的科技、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因此,需要通过制度性供给来矫正市场,建立城乡要素协同机制,把关注点转向城乡之间的融合渗透、良性循环和功能耦合上,切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要着重加强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权利保障,合理引导农民意愿和适合自身能力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聚焦农村优势产业发展,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由之前以承包地面积为基础的“大水漫灌”方式逐步调整为以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精准滴管”上,以此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从农业全产业链角度看,目前河南乡村产业体系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链整合不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合作不紧密,全产业链之间缺乏合作和整体布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要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赋予乡村产业新动能,通过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变化,发掘乡村产业新功能、新价值。首先,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深入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农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维功能,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增强河南地方特色产品的时代感和竞争力。其次,要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最后,通过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等新载体、新模式,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维功能拓展等新业态新模式。
四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最终结果,主要表现为拥有一批实力强大、主导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力,劳动生产率高、全要素生产率高、农产品品质高、比较优势强;拥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强大的营销网络,品牌知名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在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从不同角度入手。其一,完善农业产业链。在生产端,重点实行规模化生产,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流通环节,要统筹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构建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在加工环节,要延伸农产品下游精深加工配套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过渡。其二,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应结合当地的特色,发展特色农业,做到良中选优、优中选精。围绕各类特色农产品,打造标准化产业基地,并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推进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道路。其三,加强龙头企业自身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体,龙头企业应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并对农民做好技术标准培训工作。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构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资本化运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刘依杭)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