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助力中原更出彩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4-12 10:42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扎实开展,成效显著。实现“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需要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提振精神、汇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自信自觉,激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

  价值观建设的实现机制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近年来,河南先后以文明河南建设为总载体、加强出彩河南人宣传等实践,多属外力推动。要在培养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价值观自信自觉。

  一是增强价值观自信,防止落入“西方价值陷阱”。党的坚强领导是价值观自信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要抓住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等时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要结合新冠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战等伟大实践,深化“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等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制度自信。要发挥文化资源大省优势,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现路径,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对西方文明中的有益元素可以吸收借鉴,但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决不照抄照搬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

  二是增强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要深入研究阐释、宣传普及核心价值观价值的本质内涵和差异多样。要注重讲实效、办实事,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教医保、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民生问题解决好,把群众反应强烈的道德失范、信仰迷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治理好,把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老旧小区的群众生活改善好,关心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让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用,是“我们的价值观”,只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个人的人生价值才有望实现。

  三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染力。要转变话语体系。要把讲好中国故事落到实处,通过“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今昔对比,坚定理想信念。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故事,选准典型、讲好故事、有效传播,结合河南实际讲好中原更加出彩的故事,讲好一个个奋斗出彩的小故事。如近年来河南推出的张玉滚、陈俊武等6个时代楷模、王百姓等10多个感动中国人物、李芳等一批最美系列人物等,都是成功的宣传案例。

  (二)用好创建抓手,弘扬时代新风

  近年来,河南扎实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全省先后共有23个市、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逐步提高。要继续用好这个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向纵深推进。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现在各类创建存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很大,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投入不够、办法不多的问题,需要把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要求融入各类创建全过程,优化测评体系,深化创建内涵,突出价值引领、道德教育,着力提高人的素质、改善软环境,解决好文明创建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重突击轻常态等问题,不断提升河南人的素质和形象。

  二是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要继续坚持以百城提质工程支撑文明城市创建,抓住产业转移和打工者返乡创业的机会,做大做强产业。要坚持重心下移,把文明城市创建落到社区。运用好社区各种资源,开展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参与,通过构建和谐的熟人社会,有效激励和约束人的道德行为。要探索社区治理机制,通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居民日常生活、邻里关系中,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要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要针对老旧小区老人、小孩多,健康、教育、文化、托管等存在的短板问题,多措并举加以解决,增强居民的获得感、认同感,培养居民的家园意识。要坚持以城带乡。针对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分批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分级梯次创建,逐渐缩小差距。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规范,逐步扭转不良风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以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为重点。志愿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十分重要的参与主体。要调整志愿服务的思路,各级党委政府、群团组织要发挥组织优势、把握方向导向,加强制度设计、引导社会参与,注重专业化培训、社会化运作,培养志愿服务带头人、孵化志愿服务专业组织,根据社会需求设计项目,根据项目招募志愿者,志愿者自发开展活动,使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三)擦亮奋斗底色,培育时代新人

  实现中国梦,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归根到底靠人才。面向新征程,河南肩负着转型和发展的双重任务,产业转型面临诸多压力,融入发展新格局存在不少短板。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教育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核心价值观、激发奋进力量,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核心价值观是大德,好比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没有它社会就无法运转。要深化核心价值观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社会各方面持之以恒践行,相信中国梦一定能实现。要把全民参与、干部带头落到实处,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忠诚干净担当,以好的党风政风影响民风,以道德的力量赢得民心。当前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影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现象仍然存在,要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破“五唯”,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把青少年凝聚在党旗之下,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要发挥学校主阵地、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思政课改进创新。适应青少年网络化生存、个性化表达等时代特征,推进思政工作联网上线,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做好网络思政。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化常态化。推广高校学院、书院双轨制育人模式。教育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厚植爱国情怀。

  二是坚持以文化人,筑牢精神之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要落实总书记关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指示精神,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激发家国情怀,砥砺为民初心,发扬民族精神,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开放格局。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加强夏文化考古研究,打造世界级黄河文旅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创新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文化新产品新业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共产党干事创业故事、治国理政故事,人民改革奋进故事、奋斗圆梦故事,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用好红色文化塑造时代新人。【作者姚毅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0ZT24研究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