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1-04-15 10:4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瞻远瞩、博大精深、科学系统、开拓创新,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于坚持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和开放的理论,是共产党人和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引路旗帜。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关于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又是社会的人,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要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当年伦敦变成“雾都”就是这种紧张关系的突出表现。为此,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曾经这样向人类发出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问题时,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内涵主要是: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发展赖以依靠的对象,强调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切物质资源都来源于自然界,人类生产活动的对象也都来源于自然界。三、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强调人类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自然界,也改造发展了自然界。因此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是一致的,是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社会的不合理发展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是唯利是图的社会制度,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重要原因。这些思想内容深刻地揭示了人、社会、自然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这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继承者、发展者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又结合本国的实际,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出发,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进入新时代,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出发,从破解日益严重的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社会发展进步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调研、系统研究、科学谋划、果断决策、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形成了系统全面、科学透彻、丰富深刻、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创新特点的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了最新的重大发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把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良性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组合成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到广泛拥护、深入贯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使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在新时代得到新的体现和发挥。

  二是把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良性发展的思想观念凝结为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成为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一重要新发展理念,已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充分体现。

  三是把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良性发展的决策部署上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得到全面贯彻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五大方面,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科学发展的基本架构,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而且要求全党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到统一认识、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四是把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良性发展的思想行动注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精髓,强调要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来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同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他要求全党“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样就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这件事成为充分体现人民性,体现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思想境界的大事、要事。

  五是把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良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得更全面、更透彻、更符合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生产生活条件;而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需要人类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处于和谐共生的美好境地。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了一系列全面、透彻的论述。他说:“自然界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演替。”他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把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活、中国与全球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得十分深刻、十分精辟、十分到位。

  六是把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良性发展的工作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使这一项重大工作得到有力的制度与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同时他还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工作领域建立起一系列新制度、新法规,从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七是把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良性发展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视野加以积极推动,使之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这两个科学精辟的论断,明确地把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的意义,拓展到全世界的意义,上升到全人类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他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引领我们党、我国政府、我国人民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直接影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态发展严重失衡、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突出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进一步的安排和部署,把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党和国家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行动纲领、发展规划、法规制度和工作举措,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果。

  一是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深入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所谓“根本性”就是挖根子、抓要害、找关键,即要挖掉存在问题的根子,抓住造成问题的要害,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这个老大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样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做好这项工作的。他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正因为这样,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性”特点突出地显示出来了。所谓“开创性”,就是要破除旧思想、克服旧习惯、创出新路子,即破除只要发展不要生态、GDP是唯一政绩的旧思想,克服要发展就挖矿找地、要增长就加大开发力度的旧习惯,创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破除严重影响生态文明建设、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旧思想、旧习惯、旧制度、旧办法,创立了新发展理念,创建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体制、新制度、新法规、新办法,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创新性”特点。所谓“长远性”,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谋得透,着眼于长远性目标,着力于持久性奋斗。要从当前做起,从具体事情着手,从解决问题发力,扎扎实实、兢兢业业、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美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句话深刻说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长远性”特点。

  二是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真抓实干,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狠抓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全党行动、全民动员,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并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工作安排。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里讲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里讲的“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工作方针。为了贯彻这一工作方针,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大还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制度”这四个方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重点安排,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和工作力度。

  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一系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特点的工作,使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跨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所谓“历史性”变化,就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从来没有取得的成效、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局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做到了、我们取得了、现在出现了。一句话,就是史无前例。所谓“转折性”变化,就是长期形成、日益恶化、仍在发展的自然环境的严重问题、蔓延势头得到有效解决和明显遏制,自然环境状况和发展发生了急剧转变,由向坏的方向发展转为向好的方向前进。一句话,就是逆向发展。所谓“全局性”变化,就是包括思想理念、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发展规划、工作措施、行为方式、制度法治、领导群众、中央地方、当前长远、国内国外、褒奖惩处等事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有全面部署、全面安排、全面推进、全面见效。一句话,就是全面丰收。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夺取生态文明建设新胜利任重道远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多年高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会出现反复。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严重。因此,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任重道远。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到全面领会、深刻理解、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关键是要自觉地学、系统地学、深入地学、持久地学,真正做到学懂、弄通、会用、做实。

  二要结合实际,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工作决策、工作规划、工作举措,做到落地、落细、落实。在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各部门、各自的工作,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各自的工作方案,不仅仅看到文字、听到声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行动、见到实效,这才是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地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是为党分忧、为国争光、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本色的反应。

  三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咬紧牙关、爬坡过坎,下定决心搬掉挡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高山峻岭。建设生态文明,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当年愚公为了搬掉家门口的太行、王屋两山,坚定信念、下定决心,子子孙孙无穷尽地干,终于感动上帝搬掉了这两座山,走出了生存发展的新路。现在,我们要搬掉挡在生态文明道上的无数大山、险山,只要继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咬紧牙关干、团结一心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就一定能把美丽中国建成,同时为美丽世界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这是作者徐光春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在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举办的“2020年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