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学之十弊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1-06-01 07:48

  人人都知学习好,一学到底有多少?现实是,爱学、好学、善学者众,但不爱学、不善学、不真学、不乐学,甚至“伪学习”者也不乏其人,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摹出十幅画像。

  一是学而不真。把学习当成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之事,被动学、应付学,当门面、装样子,常常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少如饥似渴之心,无如痴如迷之态。每每述职述学找问题,总把学习不紧不全不深作为“光荣的缺点”去检讨,但事后依然故我,心想这个缺点人人都有,既不损害形象,也不影响进步,远比其他缺点更好接受。

  二是学而不信。有人表面上也听也看也学,内心却感到书本上的理论离自己远虚空,和现实有差距,没有看到学习对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生价值所发挥的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导致学思用没有贯通,知信行不够统一。个别人口中讲着大道理、心中信奉小道理甚至是歪理,终致走了邪路、栽了跟头。

  三是学而不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现实中不少人把学习看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觉得不自由、不愉快,不如游玩舒服、吃喝快乐、闲聊轻松,把记笔记、听授课、学知识当负担、当包袱,常常是课堂上打瞌睡、学习后直喊累。

  四是学而不恒。有学习之志,无恒久之心。闲起来学,忙起来放;顺境时学,逆境时扔;有压力学,无压力忘。缺甘坐十年冷板凳的定力、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特别是听到他人赚了钱、看到身边人提了职、谈到别人日子过得美,心中往往如沸水翻滚、心绪难平,刚刚燃起的学习热情便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五是学而不深。热衷手机式浏览、快餐式阅读,以看新闻看视频代替阅读,缺少精读经典的心境,心中浮躁、凑合应付、不求甚解,没有深钻细研的韧劲,知其表不知其里,常常蜻蜓点水、时时雾里看花、总是涛声依旧,甚至以各类场数、次数、篇数、本数、字数作为衡量标准,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没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

  六是学而不快。知识进入“秒时代”,不学习是落后,学习慢了也是落后。有的缺少紧迫感危机感,学习慢慢腾腾、四平八稳。有的跟不上形势,赶不上发展,说的是过时话、用的是老套路。有的也感到本领恐慌,剪了文章买了书,却没有读起来、学进去,久而久之成了摆设,文章越积越厚、书本越买越多,回头一看,过目者少,走心者更少,于是自叹自责。

  七是学而不择。知识浩如烟海,人之精力有限,纵然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也学不了九牛一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懂得学,而且要善于选着学。但有的要么饥不择食,见什么学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成为书本的奴隶,不管上品、精品、极品,还是次品、劣品、庸品,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要么不分轻重、不明缓急,学的没用、用的没学。凡此种种,学倍功半,无的放矢,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效益。

  八是学而不思。思之于学,如开山斧,如掘进机。一些人学习中不思、不疑、不问,特别是在碎片化信息泛滥的“浅阅读”时代,一条信息三秒钟扫过,一篇文章划拉翻过,知识只进了“眼球”没走进“脑球”,只停在“指尖”没走进“心间”,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远离了实际、忽视了问题、淡忘了目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无所进、所获甚少。

  九是学而不积。不少人没有看到积累的重要性,或者只做不学,或者只学不记,或者只记不“梳”,或者只存进了手机收藏夹、加进了关注列表,却再也无暇学习翻看,导致站起来说不清、坐下来写不出、用起来找不到、沉下去抓不好。

  十是学而不用。本本满桌、条条满脑、道道满嘴,但学是学、做是做,“转”得不好,“化”得不妙,“用”得不足,虽学得很紧很多很苦,却因脱离实践,将所学束之高阁、纸上谈兵,最终成为知行不一的“两张皮”,好看难用的“隔山炮”,失去了学习的威力、魅力、活力。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原因很多,从思想方法的深层次来剖析,主要有五条:一是功利主义的根子。凡事先考虑有没有用,能带来多少好处,有利就进,无利则退,恨不得把学习也打上价码、当作商品。二是享乐主义的调子。娇气有余、奋斗不足,只想品甜不想吃苦,只想成功不想付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习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期盼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名人、一朝成富翁。三是事务主义的圈子。强调客观条件多,发挥主观作用少,沉入具体事务不能自拔,甚至以此为荣,不知不觉中陷入越忙越不学、越不学越忙的恶性循环。四是教条主义的框子。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生搬硬套,不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注重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重大现实课题。五是经验主义的影子。热衷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认为以前听过、看过、学过、干过,就一劳永逸,使经验变成了枷锁,束缚了发展脚步。

  只有深入挖掘这些原因,找到对症的办法,才能真正破除学之弊,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毕永军)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