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蕴含的三重逻辑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1-10-09 09: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的征程上,要不断实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断蕴含着三重逻辑。

  从理论逻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最根本的是它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廓清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迷雾。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的“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更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从“物”和“人”即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个方面描绘了一幅未来社会图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把握历史主动,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理论。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追求并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历史。共同富裕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均平”等思想蕴含的共同富裕元素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之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认同和接受。1921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宣讲时就提出了“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的设想。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等,为探索共同富裕迈出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正式提出“共同富裕”思想,并强调,“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把共同富裕理论初步系统化理论化,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的征程上,党中央积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强化和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从实践逻辑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一方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足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作者侯菊英系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