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黄河文化精神力量
临黄河而知中国。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之中,黄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足以说明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重要性,也充分证明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地位。黄河文化是迄今为止还“活着”的古文化之一,它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却也是一部时代进路下黄河文化引领力“古韵新颜”的历史诠释。在新时代的今天,增强黄河文化引领力,有利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最终助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河文明的榜样力量
世界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对比了人类文明史上的26个文明样本后认为,任何一种文明都要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崩溃的历史规律。在这四个阶段中,有可能使一种文明处于榜样位置、形成引领力的是前两个阶段。依据汤因比先生的“文明榜样论”,黄河文化的发展在时代进路下大致可划为四个阶段:起源、成长、衰落和复兴,其中前两个阶段是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形成,即“古韵”,后两个阶段是黄河文化引领力的“旁落”与再塑,即“新颜”。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明,点燃了最早的文明曙光。从中华文化形成的纵切面看,黄河文化为引领中华文化发展的“头雁”。虽然“安史之乱”后出现了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并驾齐驱的局面,但仔细分析,两者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中华文明的肇始阶段,黄河流域先于长江流域率先跨入文明门槛,与长江文化形成了“引领—超越”的发展形态,这种形态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前。“安史之乱”使这种超越有了质的飞跃,但黄河文化的政治、文化正统性并未改变,黄河文化依然掌握着全国的最高话语权。而且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是黄河文化走向全国的一次大统合。
黄河文化长期引领中华文明发展。在中华文明的肇始阶段,黄河流域率先跨入文明的门槛,形成了“月明星稀”的中华文明发展格局。此后,黄河文化赓续了这种先发优势并进一步把之推高。可以说,黄河文明在历史长河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榜样的力量,长期引领着中华文明的走向。
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古韵”
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古韵”主要形成于其起源和成长阶段的历史实践中,表现为“位”与“势”的统一。
其中“位”指在起源和成长阶段,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长期处于榜样位置。对于这一体格局的形成,学界有“三个千年变局”的说法,即:第一个千年,主要是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前221年),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农耕领域各地域的统合,统合后的文化族群被称为汉族。第二个千年,从秦初到唐末(公元前221—907),中华文化地域更加广阔,西北草原文化注入,使汉、唐两大帝国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第三个千年,从辽宋到明清(907—1911),这个一千年是中华文化空前的大统合,各种周边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版图,形成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格局。从庞大体量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用自己优越文化的凝聚力、号召力,吸引统合周边地域文化,最终形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而“势”指黄河文化中孕育的黄河文化精神及其在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形成的中流砥柱作用。首先,黄河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在黄河流域长期的人地关系中孕育出了独特的黄河文化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崇德重义的人文主义精神、家国一体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这些精神伴随着黄河文化的发展从黄河流域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而塑造了独特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发展态势。在世界文明的大花园中,以黄河文化为主干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湮灭还“活着”的古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从黄河流域一路走来,虽历经劫难,却几千年屹立不倒。而在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这种一往无前的发展态势中,黄河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黄河文化引领力的“新颜”
黄河文化引领力的“新颜”指近代以来黄河文化引领力的“旁落”与“再塑”,更多侧重于后者,即时代进路之下如何实现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复兴,并增益于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强势入侵,黄河文化引领力逐渐“旁落”,主要表现为黄河文化正统地位逐渐失势,和与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节节后退。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黄河文化的榜样地位逐渐孱弱。
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再塑”指向于黄河文化的复兴,即传统黄河文化的时代转化。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黄河文化复兴的路径必须也只能是以黄河文化引领力时代再塑的方式呈现。这不仅是黄河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由历史和现实决定的。因此,再塑黄河文化引领力必须关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再塑黄河文化引领力,必须立足于黄河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求异存同”,保持自我发展的独立性和主导性,并为新时代创造新文化形态做出贡献。第二,再塑黄河文化引领力既不是还原历史,也不是“一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而是“择善明用”原则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造性转化。第三,再塑黄河文化引领力必须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已进入引领世界发展的新时代。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中华民族要用自己的“独特”为世界发展贡献新的路径和智慧。这就必须再塑黄河文化引领力,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和魂,代表着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最大的“与众不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再塑黄河文化引领力,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民族本色,在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底气,增进中华民族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勇气,契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作者李庚香 陈会娟分别系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