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向善理念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1-10-22 10:13

  创新生态构建事关科技创新根本和现代化河南建设全局,在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过程中,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关村论坛致辞中提出的“科技向善”理念,确保创新能够成为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支撑,确保科技能够更好增加人民的福祉。

  科技向善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有利于更好增进人类的福祉,尤其是新技术研发既能够推动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又能够“让社会更加美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向善具体体现在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市场规制和社会协同等诸多方面,持续引导和规范科技创新行为,是一流创新生态生命活力的动力和源泉。科技向善的创新生态更具包容性、更具自组织性、更具共生力。当科技向善成为创新的价值追求时候,创新生态系统就可以自动实现动态平衡,这是一流创新生态得以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坚持科技向善理念必须全面实现从科技管理向科技善治转变。科技善治是政府与社会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合作治理,是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政府更好作用的完美结合。科技善治要求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强化科技治理能力,提升科技治理效率,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当前,围绕抢占制高点的科技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在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上都呈现加速跃升的趋势。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掌握科技竞争的主动权,必须全面实现科技管理向科技善治的实质性和根本性转变。

  一是坚持主体多元,实现善者治理。科技治理强调“谁能干让谁干”“不分伯仲”,科技治理主体是多元的,政产学研用金“虽然有分工,主要是合作”,多部门、跨层级的合作治理是“常态”。科技善治高度重视科技治理中的社会公众参与,公众拥有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专家意见是社会总体决策的重要参考,但是不能用“专家治理”代替科技治理。

  二是坚持服务至上,实现善意治理。科技治理的本质是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为民众创造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公共物品,实现社会公共福祉的最大化,最终达到“科技向善”的目的。善意治理要求政府机构首先要转变理念和作风,彻底改变“见物不见人”观念,把更多精力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要尊重科学家,赋予科研人员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对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言,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加快去行政化,把科技创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对科技企业来说,企业科技创新要更有温情,要将社会责任融入产品和服务创新之中。

  三是坚持公开透明,实现善于治理。在科技治理过程中,政府不是包揽一切,也不是单项施恩和权力压制,而是与创新主体之间建立起基于契约和责任的合作。这种合作是透明的,是建立在信息公开基础之上的“意志达成”和“集体行动”,是多中心之间的充分理解和良性互动。为了促进科技发展,政府会自觉地调整政策行动,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减少科学家不必要的迎来送往活动、评价评审活动等。

  四是坚持刚柔相济,实现善态治理。善态治理是一种多元化的和谐治理,也是科技治理的理想状态。在善态治理中,各创新主体及其利益相关者在合作共处中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制度文化。在一流创新生态中,刚柔相济的制度设计能够确保创新治理体系可以快速适应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综合性和动态性,促使创新制度文化进行动态调整、重构和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拥有化解矛盾的机制和能力,使得创新系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结合河南省情实际,坚持科技向善理念,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万事之要在于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负责任的科研创新。为此,一是科研选题要突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河南担当;三是坚决打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四是建立覆盖责任行为全程的监督机制;五是构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作者胡明晖系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