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家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区作为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从建立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开始。关键是要发挥好党的领导优势,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建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一、持续加强组织建设,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
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一是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织密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党在社区的执政根基筑得更牢、战斗堡垒建得更强,成为引领社区治理的“主心骨”。二是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规范社区党组织治理阵地建设。按照财政补助、党费支持、社会捐资与社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服务用房改造升级力度,把社区党建阵地打造成为集党务工作、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要持续提升服务功能,建立专业化社区治理工作队伍,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管,引导社会组织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中,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效能。四是要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建立与社区领导服务职能相协调的财政保障制度,持续优化网格化治理模式,理顺权责关系,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引领力。
二、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治理的人才基础。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一支“敢治、能治、善治”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要在培育和引进社区工作人才上下功夫。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把那些政治意识强、服务能力高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带动班子治理理念和能力的整体提升;加大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好组织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指导就是帮助”的治理意识。同时,持续加强业务培训,加强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培训,采取专题化、差别化的多种培训方式,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健全社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畅通交流晋升渠道,不断提高基层工作队伍的扶持力度,定期对社区治理工作突出的优秀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其职级的发展上优先考虑;积极从大学生、转业军人、优秀社会工作者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充实社区工作生力军,夯实社区治理的人才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治理载体,激活社区治理强大合力。
当前,广大群众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意识和要求标准不断提升,这就需要社区党组织积极回应群众需求,丰富拓展治理平台,引导社区各方面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型”“流动型”党组织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努力打造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党组织服务网络,确保社区治理各项任务有效落实。要完善居民自治、社会参与等基层民主机制,为社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搭建平台、提供保障,逐步填补社区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真空地带。其次,应不断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水平,完善“两微一端”为重点的信息快捷互通平台,加大“智慧社区”建设推进力度,构建起线上和线上紧密契合、实体和虚拟相互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化社区党建格局。
四、坚持立足群众需求,健全社区治理长效机制。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是社区治理的目标指向和最终归宿。要实现党建引领和群众参与的互融互促,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长效机制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联动机制,严格落实社区民主评议会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保障群众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的民主权利;二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参与机制,积极孵化培育居民自治团体、微社团等,及时梳理反映出的群众需求,推动社区多元主体对社区事务“微治理”,依托纵横交错的网格管理,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微循环”;三是健全群众对社区治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度纳入民生事项、干部绩效等考核当中,并提高群众满意度在社区党员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中的参考权重,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的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导向。要着力构建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看得见、管得着”的能够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凝聚起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张 沛)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