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家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11-26 12:27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更加闪亮、这个优势更加彰显。”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巩固和提高粮食产能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河南省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先后出台《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以及《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为全面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投资标准偏低、建设内容不完善、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效益的充分发挥,需要在下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引起重视。

  河南省政府2020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到2025年,实现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提升2000万亩以上,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护、高标准利用”的总体要求,提高投资标准,完善建设内容,健全管护机制,探索高效利用的有效多种模式。

  一要提高投资标准。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由1500元/亩提高到3500元/亩。只有达到3500元/亩,才能实现高科技智能化配置,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融合,实现小气候信息采集、土壤墒情和养分的自动化监测、病虫害智能检测分析等功能,为粮食产能的稳定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手段。

  二要采取先进技术,改良土壤性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立足改善影响粮食产能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据2019年河南省农业厅对全省耕地质量状况的监测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中低产田所占比例仍然较高,下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急需培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通过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以及生物技术等提升耕地地力。工程建成后,要持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采取秸秆还田等措施,不断提高土壤生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制度,避免耕地过度开发引起耕地退化。

  三要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农田设施长效运行。积极探索农田管护模式,结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田管护模式,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高标准农田流转以后,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高标准农田没有流转前,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村集体等参与农田设施的管护,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健全农田管理维护基金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做到有人管、有钱修,确保农田产能长期稳定提升。

  四要推动良田高效利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可以有效发挥高标准农田现代化设施的功能,促进粮食潜在产能向现实产能转化。积极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机械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充分提升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和产能潜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生秀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