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家谈】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12-02 10:32

  省十一次党代会提“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远景目标。这是对未来30年河南改革发展框架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为河南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需要统筹兼顾多重利益关系,在总体协调中,推动河南如期实现高水平现代化。

  一、坚持“质”与“量”并重,推动结构转型升级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化建设也不例外,也存在“质”与“量”平衡的问题,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必须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与全国相比较,河南无论是在人均GDP、国民收入、城镇化水平等数量指标,还是在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水平等质量指标方面,与全国相比均有一定差距。要实现“两个确保”,必须坚持“质”与“量”并重,坚持速度和效率的协调,尽快缩小与全国的差距。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全省经济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以便在数量上继续赶超全国水平,同时在发展质量和效率上也要实现质的提升,实现经济结构根本性转型。为此,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科技创新促产业转型,推动河南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提升。坚决反对单独追求“质”或“量”的两种倾向,避免出现过分执着于增长速度目标而忽视质量的问题,也要警惕经济转型力度过大可能造成过快经济下滑的风险,探索一条“质量并重”、“以质促量”的现代化之路。

  二、坚持“城”与“乡”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关系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是高质量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建国初期的 “四个现代化”还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都内含着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是河南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的短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要实现“两个确保”,一方面,要提高城市现代化的质量,增强发展动力和动能,以便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全省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拉长短板,为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提供新的动能和增长点。基于此,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荣;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形成城乡健康互动的和谐互补关系。

  三、坚持“点”与“面”结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河南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建设现代化河南,实现“两个确保”,必须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及农村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强化郑州的龙头地位,提升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地位,提升城市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二是大力支持黄淮四市、三山一滩、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等相对薄弱板块的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补齐河南现代化的短板,促进共同富裕。三是推进豫西、豫北、豫东等板块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开展合作,融合发展,减小差距,加快形成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格局。

  四、坚持“传统”与“新兴”融合,推动优势再造提升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生态等新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产业和技术则面临分化,一部分产业和技术借助于数字化获得新生,而另一些传统产业则走向衰落。长期以来,河南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偏重、层次偏低的问题相对突出。未来一个时期,河南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认真处理传统与新兴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传统优势资源,也要深入挖掘、培育新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要把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与新增长领域培育紧密结合,大力推动传统优势资源和新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与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相融合,形成推动河南高质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五、坚持“近期”与“远期”兼顾,推进长远利益结合

  高质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长远考量,既要考虑长远利益,也要顾及近期利益,做到统筹兼顾。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两个确保”,必须统筹兼顾近期和远期利益,处理好代际之间利益关系,推动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在侧重投资强度、税收、聚集度考核等短期效益的同时,应该把很多精力用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相对慢、周期长的项目上,兼顾对产业的长远布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在生态环境中,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决不要污染的“GDP”。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最忌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特别是一些地区急于发展经济,上马一些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如果放任让这些短视的政策主张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终将得不偿失,为高质量现代化河南的实现蒙上阴影。

  六、坚持“国有”与“民营”共生,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统一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变量,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共生发展,是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河南国资国企改革相对滞后,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成为河南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未来一个时期,河南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确保”,必须树立“国有”与“民营”共生理念不动摇。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穿透式国资监管制度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完善和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唐晓旺)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