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黄河故事,传承历史文脉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12-11 20:06

  11月30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文旅文创融合,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历史”文化品牌,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展现河南担当。讲好河南黄河故事,本质上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提高中原文化影响力、提升河南形象有重要意义,也是每一个河南人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肇始文明、传承文化的历史故事

  中国文明起源故事。黄河是中国早期文明诞生地,众多而重要的遗址,给我们描绘出一部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展现了河南早期黄河文化和黄河文明的物化形态。在文明前夜的新石器时代,河南的考古发现能够完全揭示中国文明起源路径,有学者概括为聚落形态的三个演进阶段:起初为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阶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的“万邦”形态。河南巩义双槐树、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遗址等,是“万邦”时代的都邑国家形态的代表。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汇集到中原的许多部族,经过战争的洗礼与和平的共生而形成尧舜禹族邦联盟,成为夏王朝的前身。禹都阳城,公天下易为家天下,开启了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序幕。

  三皇五帝活动故事。中国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是“家天下”以前中国的英雄。伏羲、炎帝、黄帝、蚩尤、颛顼、帝喾、少昊、尧、舜、禹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他们都是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氏族首领。伏羲时代,也是中国古史上所谓后世所称的“世系”实际上的开始阶段。伏羲时代在河南留下了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伏羲画八卦、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夸父追日、朱襄氏调节阴阳、葛天氏创造乐舞,等等。从伏羲氏十几个部族的活动范围,如葛天氏活动于河南长葛,朱襄氏活动于河南柘城,共工氏活动于河南辉县,等等,可以看出,伏羲部落或部落联盟主要在中原一带活动。伏羲之外的其他“三皇”和“五帝”,也在中原留下了很多活动的足迹和遗存。

  中华文化根脉故事。中华文化的多重根脉在河南,其代表性符号是河图洛书。伏羲依“河图”而演绎八卦,后成为《周易》来源。大禹时,依“洛书”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易经》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是指此。中国的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从夏王朝立国登封阳城,到北宋时代,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奠定了儒家学说的基础。佛家学说首传于河南洛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道家学说诞生于河南,墨家、纵横家、农家、法家等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河南,魏晋玄学兴盛于河南,宋明理学初创于河南,等等,这些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坚守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故事

  革命时代英雄故事。河南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处处旧址和件件文物,讲述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书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再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和共产党人坚定执着的奋斗历程。2020年12月25日,河南省文物局印发《关于公布河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公布了河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115项、第一批可移动革命文物4405件。这些革命文物是我省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素材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在不可移动的115项革命文物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有17项是以英雄人物命名的:刘青霞、焦裕禄、董天知、白朗、宋学义、汪洋、丁鉴塘、赵伊坪、彭雪枫、鲁雨亭、高敬亭、吴焕先、许世友、李之龙、杨靖宇、吉鸿昌、陈玉成。

  建设时代英雄故事。焦裕禄纪念馆中的“大窟窿”藤椅、红旗渠纪念馆内平淡无奇的“炸药箱”……诉说着江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常香玉、吴广太、李学生等英雄人物的革命故事。河南商丘舍己救人的英雄李学生,是一位普通的青年农民工。2005年2月20日,李学生为抢救两名儿童,献出了自己年仅37岁的宝贵生命。遂平救人英雄李国喜,在2012年1月17日下午5点40分左右,跳入冰冷的河水勇救坠桥落水的母子三人,在冰水河中坚持了20多分钟,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头顶起了女孩,创造了生理耐受时间的奇迹,却不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身着厚厚棉衣的国喜被拉上岸后,人们发现他还戴着帽子和耳暖,从他衣兜里搜出了手机和银行卡……有村民哭着说:“他下水救人,啥都没顾得脱,没留下一句话。”

  三、革故鼎新、开放共赢的发展故事

  改革潮中绘就新图。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是全国最贫困落后的省份之一,当时河南人均年工农业总产值仅为50.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40多年来,河南用改革的智慧和开放的勇气,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54997.0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4.5%提高到5.4%。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实现历史性跨越。地方财力上,由1978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30亿元,2020年发展到6267.39亿元,居中部首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3.6%上升至2020年的54.2%,从2017年开始,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提出了一整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计划和解决方案。河南人口多,底子薄,老区、山区面积大,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河南各地总结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探索出了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扶贫车间带贫模式,“3+3”健康扶贫模式,易地扶贫搬迁“四靠、五个一、五个有、五个新”模式,绘就了精彩的“中原答卷”。人民警察王萌利,坚守在“特殊村”尹庄村1800多个日夜,发展村经济让村民鼓起来了钱袋子,书写了青春无悔的砥砺人生;濮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的王存勇,在4年多的驻村扶贫中,初心不改扶贫志,为贫困户无私奉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精神赞歌,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陈建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编辑:Wei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