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坚持胸怀天下”的三个维度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1-12-27 08:0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围绕其中的“坚持胸怀天下”,《决议》明确提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可以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这三个维度,来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宝贵经验。

  “胸怀天下”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坚持胸怀天下”具有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因。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汲取思想智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志存高远、敢于担当,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贡献。

  “胸怀天下”来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是“胸怀天下”的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准确而客观地表达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重大历史贡献。

  “胸怀天下”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的背景下,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无论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还是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无论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还是为全球卫生治理和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作者李冠群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