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文明的最新论述,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是对中华文明的赓续和传承,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创造。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追求共同富裕的新形态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创共享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第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如何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全球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不和谐因素增多,导致社会撕裂。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国社会制度是推动国家走向“更富更强”的制度,“这个富,是共同的富”。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要求“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总之,兼顾“富裕”和“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诠释。
第二,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共同富裕,既要求物质生活富裕、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也要求精神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知荣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形态。一方面,充裕的物质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坚实的物质根基,就会缺乏昂首于世的底气。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重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富裕,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致力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要遵循客观规律,逐步推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破除传统观念束缚,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遵循,也意味着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目标,既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也不裹足不前,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共同富裕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共同富裕的水平和要求也要与时俱进。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形态
万物同源,和谐共生。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在实践中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人源于自然、依赖自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需要从自然获取生存所需。另一方面,人类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改造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类。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自然界到处都留下了“人化自然”的印迹。这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一系列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举措。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视。
第二,人与自然是利益共同体。长期以来,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们总是习惯重视人类的利益,形成了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事实上,人与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就人类利益而言,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人的生命活动的需要出发,自然是人类的“衣食仓库”,即自然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利益的实现是依赖自然的,也就是说,人的活动是在自然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是人化自然的活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仅把自然作为认识对象,也是自己生命活动的依赖对象。这意味着,人是一种既依赖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对象性存在物。另一方面,对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而言,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密不可分,人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类。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兼顾人与自然的共同利益,避免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损耗,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
第三,人与自然是发展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顺应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运用人所特有的主体能动性,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否则违反自然发展规律,终将伤及人类自身。曾几何时,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由于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对生态资源过度开发、过度使用使得地球生态承载力不堪重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保护自然和维持生态平衡,提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将发展建立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注重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供给能力相匹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形态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历史和实践证明,合作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新形态。
第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关切、共同期盼的高度概括,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意识形态桎梏的价值共识,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文明准则的最大公约数。与西方国家的普世价值不同,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是充分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明形态。当今世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一些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时,并没有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作为制定本国相关政策的依据。例如,在环境问题上,个别西方发达国家不遵守《世界环境公约》,长期放任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把问题产生的根源归因于发展中国家,闭口不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建立在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基础上,表明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互利共赢、拒绝零和博弈的鲜明立场,有助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是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基本遵循。
第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全球治理体系也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主张以武力干涉、经济制裁、意识形态渗透等方式构建“中心与边缘”的治理模式,维护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破解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以大国担当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以中国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日益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特别是面对疫情大考,中国主动同世界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并力所能及为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抗疫物资,为人类彻底战胜疫情而作出不懈努力。中国始终高举多边主义的旗帜,“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探索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不断丰富新形势下国际舞台上的多边主义实践。
第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人民安危与共。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形势,更是充分证明了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境中获得利益,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其他国家的挑战和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国家的难题。这种强调自我利益、本国利益至上,甚至以牺牲他国利益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国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西方文明,不仅给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许多矛盾冲突,而且也无法有效应对新形势下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总的来说,中国立足国情,上下求索,不懈奋斗,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大国担当和国际视野。(作者: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谢晓娟;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冯 贺)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