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二十一世纪民主政治新叙事
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概念。构建二十一世纪的民主政治新叙事,成为当前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前进的重要任务。推动完成这样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中体现于《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深入学习研读该书有关内容,保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心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是有莫大益处的。
在民主的评判标准问题上形成了新叙事,纠正“单一标尺论”
民主政治本来是一套复杂系统的政治工程,而在一些政治实践中却把民主简化为选举,又把选举简化为投票,从而严重背离民主要义。对此,《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长期以来,民主本义被少数国家异化歪曲,‘一人一票’、政党竞争等西方选举制度被包装成民主的唯一标准。”无论这样的民主游戏怎样地被论证为民主,但实质上却难说是民主的。但是,这样的民主却被论证为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模式。
怎样更为科学合理评价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民主的评判标准是否只有一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关于民主政治,人们需要从形式与实质、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更深刻地进行思索。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体量大、人均资源禀赋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没有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人翁精神,没有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实现这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而,对中国之治视而不见,抹杀中国对于人类民主政治的有益探索,必然丧失观察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客观性。
从更深层的道理上说,中国的人民民主之所以摆脱了形式主义民主的弊病,就在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的信心,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这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在民主的生长机理问题上形成了新叙事,超越“机械挪移论”
针对西方式民主在西方之外的国家出现的“水土不服”的现象,一些西方政治学者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民主的社会条件缺乏问题。换句话说,民主之所以不能顺利成长,是这些地方因为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达不到民主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要说出现了什么民主上的政治或治理问题,不是因为西方民主政治不好,而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条件不具备。这种关于民主的思考,实质上仍是一种话语霸权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民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民主的精义在于使国家实现良好的治理、人民过上良好的生活;民主是值得追求的,但追求民主应秉持一种理性思维、实践智慧。可以观察到的是,古往今来,大多数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因为没有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不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必然带来严重政治后果。民主应是嵌入到一定的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并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制度机制。如果民主的引入非但不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激化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产生更大的负面后果,对于这样的“民主”,人们是完全有理由打问号的。
只有从治理导向的“有机结合思维”出发,才能够抓住民主生长的真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民主不是程序软件,在任何电脑上都一样运行,只需要简单下载安装即可,它一定要深深植根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才能够得以成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这里有一个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问题。《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人类民主事业的真正阻碍,不是民主模式的差异,而是对他国民主探索的傲慢、偏见和敌视,是把本国民主模式强加于人的‘唯我独尊’。”
在民主的完善发展问题上形成了新叙事,反对“历史终结论”
任何国家的任何政治制度,都有一个不断向前发展完善的问题,民主政治自然也概莫能外。有一种“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政治模式的最终归宿就是西式民主,因而西式民主就成为了人类政治最后形态。且不说这种论调背后所隐藏的唯心史观及西方话语霸权,仅就民主政治的发展内在道理而言,这种论调也是站不住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制度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
中国的民主当然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关键在于,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完善和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正因如此,“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具体到中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把握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要把握: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党和人民在民主政治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发展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概括,而且是对人类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合理表达与正当言说。它郑重提醒人们,只有从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角度来思考民主问题,才能把握民主的真谛。
总之,民主既是一种政治理论、价值取向,又是一门治理科学、实践智慧。《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所包含的对民主的科学认识与合理理解,既是对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回应与超越,更是对中国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肯定与论证,代表了构建二十一世纪民主政治新叙事的最新成果。
〔作者黄相怀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