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推动河南制造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2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发布《2021年河南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榜单》,从百强榜单数据看,我省制造业民营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具有入围门槛再创新高、优势新型产业效益持续提升、社会贡献稳步提升、自主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等显著特点。但同时,透过百强企业数据也不难发现全省制造业民营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企业规模不够大、经营效率不够高、创新投入不够足、核心区域带动不够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下一步,我们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多策并举推动河南制造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企业梯队培育上更下功夫。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梯队,尤其是当前市场竞争加剧,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新企业成长速度加快,更要注重企业梯队培育。下一步,应聚焦本土企业竞争力提升与潜能挖掘,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以政府牵头帮扶纾困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一是培育一批“头雁”引领型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持续推进“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大力培育和支持企业上市,支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整合资源。二是培育一批“隐形冠军”,支持优势企业聚焦细分行业领域持续开发新产品,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建议对各优势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进行梳理,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
二是在企业家培养上更下功夫。企业家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力量,河南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产业报国精神的优秀制造业企业家群体。建议实施企业家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加大领军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力度。持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探索设立企业家培养专项资金,打造一批企业家专业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层次,全面增强企业家的创新发展、决策管理、资本运作、市场开拓和国际竞争能力,强化对新生代企业家和“企二代”的培训,支持企业家攻读EMBA。实施豫籍企业家回归工程,吸引豫籍在外企业家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建设一批海归创业港、回乡创业园,搭建企业家回豫创新创业平台。
三是在产业链供应链锻造上更下功夫。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重点聚焦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现代轻纺等产业,强化细分领域产业链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融合拓展,巩固提升一批战略支柱产业链。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培育引进引领型企业和高水平创新平台为突破口,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产业,全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链。瞄准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分行业精准施策,完善跨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和采购分销网络,打造培育20个左右全国供应链领先企业和2—3个现代供应链体系全国领先城市。
四是在促进产业资源对接上更下功夫。为企业发展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打造产业开放高端平台,提高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郑州数字经济峰会、世界传感器大会、洛阳国际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展览会等产业平台品牌影响力。搭建创新对接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联建研发中心,鼓励各地在沿海城市建设创新平台吸引本地企业设立域外研发中心,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搭建高端人才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吸引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深化产融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引导各类省级产业基金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吸引沿海各类投资基金在河南落地,支持河南企业做大做强。
五是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上更下功夫。引导企业抓住当前需求迭代升级和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的机遇,大力创新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主业上下延伸、左右拓展、跨界整合,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产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平台等新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平台经济,向中小企业延伸管理链、创新链、资金链,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行业制定路线图,打造一批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投资力度,为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赋能。
六是在产业地理格局优化上更下功夫。顺应产业转移和价值链布局规律,积极重塑河南制造产业布局,打造“主副引领、两圈带动、四轴支撑”空间格局,突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洛阳副中心城市引领作用,推进郑州都市圈、洛阳都市圈聚焦优势、错位发展,培育发展高端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京广、陇海、京九、大湛等沿线布局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优势集群全国影响力。支持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布局,探索“总部+基地”“研发+制造”“整机+配套”“品牌+代工”等产业合作模式,提升河南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七是在营商环境优化上更下功夫。对标先进、对接国际,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广“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双流程”审批改革、“三十五证合一”改革等经验,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实现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双创团队等各类市场主体全覆盖,建立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考评奖惩等机制,把各类惠企政策落实落细。
(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刘晓萍)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