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1-12-30 07:47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湖州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余村,看到余村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8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49500多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社会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指出“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并赋予湖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

  站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的历史坐标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浙江省委也赋予湖州“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新的使命。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和率先实践地,湖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围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扛起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的责任和使命。

  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认识到,绿色低碳发展前提在于绿色,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本底,没有替代品可言,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只有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守好绿水青山中做大金山银山,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湖州一度在拼资源、拼环境、拼能耗的传统工业化之路上亦步亦趋,绿水青山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重创,陷入了“要鱼还是要熊掌”的困惑。在这个关键时刻,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光大道。在这一科学理念指引下,湖州市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近三年来,全市共对157个污染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涉及投资245亿元,先后实现了“五水共治”七夺“大禹鼎”和“美丽浙江”考核“九连优”,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特别是整个“十三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达到10.46万元,超过了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线,是全国的1.45倍。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好风光里不断植入新要素,让好山好水长出好经济,让美丽的生态环境成为湖州高质量发展最醒目、最亮丽、最具说服力的鲜明底色。

  深刻把握“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向全世界作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湖州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题中之义。

  要更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转型,就必须开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深层次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州时指出,“这里的发展后劲潜力,我也很看好”。湖州的后劲潜力在哪里?就是在于绿色低碳发展。这些年,湖州持续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在悟透“红与绿”、彰显“高与低”、解构“大与小”、平衡“快与慢”、拿捏“攻与守”中打出了绿色发展的湖州节奏,近三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00多个,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7272家;去年新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4家、绿色工业园区4个,均居全省第1位;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优秀市;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居全省前3位,两次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对于未来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保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决打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战,奋力走出一条科技创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融合聚变之路。

  深刻把握“数字赋能创新驱动”的变革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数字化改革是浙江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也是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内核引擎。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恒强。在时代浪潮之下,我们必须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探索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构建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浙江省委赋予湖州“努力争当数字化改革开路先锋和领跑者”的新要求。今年以来,湖州作为区域竞争格局中的“小个子”,我们不断激发数字化改革的“大能量”,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抓紧抓实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加快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五大综合应用系统,创新打造了“碳效码”“云药房”“数字乡村一张图”等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群众爱用的典型应用。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全市80%的涉企事项实现“全程网办”,2.6万多家企业获得绿色融资2734亿元,农业“标准地”实现首宗出让、首证颁发、首贷发放,持续厚植了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动力。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生产、生活和治理“三端”,更多地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体制机制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不断激发内生动能,以“破冰者”的担当和勇气,开风气之先、创至臻之业、结共富之果。

  深刻把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为民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现代公共政策理论认为,公共服务具有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美好生活效应,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匹配。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关键小事”就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大事”,我们讲绿色低碳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高质量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发展中彰显城市的温度,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品质,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这些年,湖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省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地市之一。去年,全市城乡收入倍差为1.66∶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达98%,在全国110个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排名中列第2位,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3岁、居全省第1位,在省对市的平安考核中连续14年摘得“桂冠”。在“2020年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中,全市所有区县均位列前40位。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生活过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绿色低碳发展就是要提高老百姓美好生活的体验感,让337万湖州百姓更好更充分地享受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普惠福利。

  深刻把握“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治理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干好一切事业最根本的保证。无论是绿色低碳发展还是推动共同富裕,都是来自党初心使命的具体实践,最终考验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

  新的发展阶段,浙江省委提出要通过数字化改革,加快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形抓手。我们创新实施“一把手”战略储备工程和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着力打造“五强”领导班子。去年以来,我们持续推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向“制度”“治理”“智慧”转变,从抗疫“洗楼”到复工复产、从“五未”项目攻坚到“三服务”实践、从防汛抗台到基层治理,湖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故事,在湖州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奔涌着炽热的红色力量。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劲动力和坚强保证,这是我们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的制胜之举。(中共湖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