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河南深度融入黄河国家战略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1-18 14:38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量水而行,因地制宜、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谋划,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快速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水资源紧缺与高强度开发,生态用水不足,各行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等,已严重阻碍了河南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分析河南水资源与黄河流域内省区,流域外省区与国际的流动特征,识别高耗水行业,对促进河南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尤为重要。

  一、河南水资源流动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水资源紧缺,人均占有量少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居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区位,其水资源安全与区域产业协同程度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河南年均水资源量约403.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40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河南以全国1/70的水资源量,养活了全国1/14的人口,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支撑了全国1/18的经济总量。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着河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水资源流动呈现净流入态势

  水资源区域间流动主要隐含于经济贸易流中,虚拟水包含了商品与服务的直接与间接耗水量,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中水资源的消耗,其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水资源转移涉及其与黄河流域内省区(流域内循环),流域外省区(流域外循环)以及国际(国际循环)间的水资源流动三部分。2017年河南水资源多循环总体呈现出净流入态势,约29.31亿吨。其中,流域内循环(扣除省内自供自消部分)与流域外循环均呈现出净流入,分别约27.00亿吨与7.07亿吨,而国际循环呈现出净输出,约4.76亿吨。在流域内循环中,河南从流域内陕西省净流入水资源量最大,而河南净转出至山西省、山东省等的水资源较多。在流域外循环中,河南从流域外浙江省、吉林省等的净流入水资源较多,而河南净输出至流域外广东省、重庆、云南、北京等地的水资源较多。在国际循环中,河南净输出水资源。总体上,与河南相关的水资源转移呈现出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这加剧了欠发达地区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三)水资源流域外循环占主导,流域内循环贡献不足

  2017年河南水资源流域内循环(扣除自供自消部分)、流域外循环与国际循环三者共涉及水资源量(水资源流入与输出量之和)约332.49亿吨。河南上述三循环水资源量呈现出流域外循环占比最大(71.0%),流域内循环次之(25.1%),国际循环最小(3.9%)。河南水资源流域外循环贡献大,而流域内循环贡献不足。在流域内循环中,河南与流域内的陕西省的水资源循环量最大,与山东省、四川省、内蒙古、山西省等的水资源循环量次之,与宁夏与青海的水资源循环量最小。在流域外循环中,河南与流域外的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东北三省水资源循环量较大,与广西、福建、新疆、海南等的水资源循环量最少。此外,河南国际循环水资源量和其与东北三省的水资源循环量相当。

  河南与黄河流域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趋同性较高,经济互补性较低致使河南与流域内省区间的贸易往来密切程度弱于流域外省区,这导致河南水资源内循环弱于其流域外循环量。

  (四)高耗水行业对水资源流动影响大

  在河南水资源三循环中,河南水资源输出(或流入)较多且行业水耗强度较高的行业对河南水资源输出(或流入)的影响最大。如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与其他服务业等对河南水资源输出贡献较大,其约占河南水资源输出量的74.16%。对河南水资源流入贡献较大的行业,如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电力蒸气热水与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其他服务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与化学工业等,其约占河南水资源流入量的73.71%。上述行业水资源的多循环格局对河南水资源流动影响甚大,在河南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调整中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二、对策与途径

  在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坚持“以水定产,节水控水,深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调整升级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科学配置流域水资源,推进节水新技术,保障水安全,促进河南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一)加强区域间协作,优化河南水资源多循环格局

  河南水资源流域外循环量约是流域内循环的近三倍,但通过流域外循环净流入河南水资源量约为流域内循环的1/4,接下来需要继续保持河南流域内循环水资源流入的态势,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调整,提高河南在国内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持续增强与流域内省区的经济联系,扩大河南经济的流域内循环与流域外循环,不断加大河南水资源从流域内与流域外省区的流入量,减缓河南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在河南水资源国际循环中,尽快改变河南在国际贸易中位于产业链低端与水资源外流的处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与产业协作,大力从水资源富裕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调入水资源,多管齐下,进一步缓解水资源对河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限制。

  (二)制定低水耗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充分考虑河南的产业优势与发挥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在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鼓励低水耗产业发展,引导本地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企业技术升级、工艺改革、设备更新,降低单位产值用水定额,限期达到产品节水标准。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促进污水、废水的处理回用,实施分质供水与一水多用,提高当地水资源供给能力。积极发展节水型的产业和企业,强化企业内部用水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用水统计制度、用水考核制度,加强用水定额管理,使企业的产业经济活动自觉地朝着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三)优化贸易结构,减少河南水资源输出转移

  适度控制河南水资源消耗强度与输出贸易额均较高的行业,如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与其他服务业等,减少水资源通过贸易流的输出。适度鼓励当前水资源输出少且水资源消耗强度较低的行业,如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与建筑业等,发挥河南行业比较优势,扩大此类行业产品输出规模,降低水资源输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适度扶持进口贸易中水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行业,如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其他服务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与化学工业等,增加水资源省外流入,减少河南上述行业对水资源的消耗。

  (四)提高用水效率与水资源循环使用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与循环使用率,降低行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如水耗强度与耗水量均高的农业,其消耗的可再生水资源约占60%,在区域水资源贸易转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灌溉制度,确定最佳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减少作物不必要的水资源灌溉量。采用灌区节水管理与精准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农业综合节水和雨水集蓄与高效利用等技术,减小农业耗水强度,缓解当地用水压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减少水资源的贸易输出量。

  引进先进技术,更新和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化学工业与其他服务业等高水耗强度行业的用水效率与水资源循环使用率,降低其行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促进行业发展走向高附加值与低水耗强度的方向。

  (五)跨流域调水,弥补水资源不足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与海河四大流域,积极多途径争取更多的水权。一方面,根据国家黄河“八七”分水方案,用足、用好黄河过境水资源。在灌区内沟河建闸,利用灌溉间隙引水蓄水,拦截径流,加大灌区本身调节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分配方案,充分使用分配给河南近四成的水资源量,缓解沿线区域严重缺水的矛盾,保证区域供水安全。

  此外,需要建立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科学制定河南省产业与贸易政策,统筹规划水资源。考虑行业间接带动作用,水资源禀赋与区域联动等,发挥河南与其贸易往来密切省区的产业比较优势,实现水资源在河南及其重要贸易省区间的合理配置,促进河南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作者为洛阳师范学院 杨会民 程金龙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21ZT10)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