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减损这道坎如何过?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2-01-20 08:51

  近期,一组粮食产后损失率数据引发关注:农户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收获、储备和消费环节的总损失率为11.3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将粮食从田间地头送到消费者餐桌上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节粮减损?这中间需要过好哪道坎?

  节粮减损有哪些坎?粮食产后收获、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问题仍然存在,过不去这几道坎,节粮减损就无法实现。

  收获环节。粮食全产业链上,除了消费环节之外,收获环节可以说是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最为严重的环节。也就是说,粮食来到餐桌之前,在田间地头就产生了严重的浪费。这是因为,我国粮食产业依然处在机械化程度不高,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手操作不规范的水平。提高收获的机械化水平是节粮减损发力的关键。如半喂入收割机要求种植行距与收割机械行距相对应,因而普及率较低。为此,要加大对半喂入收割机的研发和推广,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统一种植行距)。此外,进一步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机械和关键技术,加紧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大力提升应急抢种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能力,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都还有待从文件走向田间。

  储存环节。在我国许多地区,农户储粮条件差、过度加工、收割机械不精准浪费多等问题仍普遍存在。部分农户储藏设施简陋,“地趴粮”导致的粮食生霉、腐烂以及遭遇鼠害,加上北方地区冬季降雪早,会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小的损失。改善仓储设施老化陈旧、仓容缺口大以及农户储粮损失大等问题刻不容缓。除了升级修缮老旧仓房以外,还应扎实推进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农户储粮装具选型及示范应用,鼓励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

  运输环节。广大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依然是大问题。农民在丰收后,却因粮食运输车辆装备应用不足、标准化运输程度不高、抛洒遗漏等问题而面临粮食的减损,令人惋惜。在许多地区,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当前粮食运输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此外,健全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工环节。粮食加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连接谷物生产和食品供给的桥梁纽带,也被看作是节粮减损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粮食加工转化率不高,米糠、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潜力挖掘不够,小麦粉等口粮加工标准不清,粮食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较低,全谷物产业,创新食品加工配送模式等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现象。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需制定和修订完善的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还需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推进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的有效利用。

  消费环节。当前餐饮行业、单位食堂、公务活动、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在节粮问题上所受的制度规范约束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大,导致消费者对粮食节约重视的程度还不够高。此外,媒体宣传对开展消费理念引导,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模式不够新颖、频率不够高,导致宣传效果还不理想。

  全链条管控多方面发力。让每一粒粮食物尽其用、物尽其值,节粮减损是一个全链条管控的系统性工程,既要加强生产源头管控,也要做好储运环节减损,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饮浪费,综合施策配套衔接,做到“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

  强化科技支撑。通过科技创新节粮减损。首先,在加强各环节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大投入,持续创新,积极开发和推广粮食适度加工技术装备,减少过度加工造成的粮食损失。其次,注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开发推广如热泵烘干、适度加工、粮油副产物循环增值利用等体系化技术成果。同时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强化依法施策。做到一手抓立法修规,一手抓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将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的粮食安全保障法拟就“粮食节约”设立专章,进行系统规制。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已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节粮减损相关规定。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进一步强化节粮减损举措考核,推动地方狠抓节粮减损工作。另一方面,健全节粮减损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适度加工、粮油机械、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系列标准。

  治理消费端浪费。一是改革学生营养餐补贴模式,切实提高米面油供应质量,强化食堂监督和竞争机制,推行学校食堂健康膳食指南,加强“食育”引导示范,“光盘”到底;二是推动食堂全链条管理创新,引入大数据管理,积极应用智慧系统,按需供应推广半份菜和小份菜模式,推动订餐精准化;三是建立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观念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让粮食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成为风尚,让消费环境变化倒逼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增加优质粮食供给。

  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多个环节多道坎。促进节粮减损,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发挥应有作用。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才能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稳住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作者陆永娟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