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避免“牛栏关猫”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2-01-21 08:17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推动党的自我革命,需要勇气,需要政治决心,也需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制度建设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巩固、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成效卓著,也积累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精准、务实、管用的鲜明特点。
  聚焦现实问题,将问题导向贯穿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建设实践表明,问题越聚焦,制度效力就会越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制度建设同样如此,制度缝隙太大、弹性太大,很容易搞制度变通,被钻空子,以至于“猫”可以来去自由,结果必然是制度失灵失效,徒劳无功。制度要避免出现“牛栏关猫”的现象,关键在于突出制度建设的针对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制度解决一个方面问题,避免搞一些空洞宽泛的“高大上”、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制度建设实践表明,不能指望一个制度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制度要精准地针对问题,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形势任务在不断变化,问题也是在不断演进的,如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就会同现实相脱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制度建设上尤其注重推动党内制度的持续更新,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性的清理,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些新出台的制度,短短的两三年后就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及时作了修订,确保现有制度体系能够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
  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和可执行的。可操作性直接决定着制度的生命,一项无法操作的制度无疑是一项“死制度”,效力低下、执行乏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制度建设亦如是,制度设计有了细节的支撑,才能提高执行力,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制度“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只有将制度条文制定得尽量细致,将违反制度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后果进一步的具体化、程序化,使得制度不仅“能操作”而且“好操作”,才能将刚性的制度制约真正落到实处。
  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制度建设中的形式主义贻害无穷。有些制度写得很全面,但其中存在着一些大而无当的内容,不符合基层实际情况,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环节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要消除制度建设上的形式主义,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制度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制度建设整个生命历程,一些制度之所以贯彻不彻底就在于群众缺位。而群众对这样的政策缺乏认同度,执行起来也必然是困难重重。反对制度建设上的形式主义,尤其要注重开展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出台一个好的制度,都要经过一个严格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过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制度的出台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决策”,缺少科学预测分析、评价论证。制度制定过程中科学性的缺失,使得制度建设中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理论化、抽象化、缺乏操作性等问题比较突出。制度要“精准务实管用”,就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科学调研的基础之上,在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真问题”,找到“真举措”。
  牢牢抓住“落实”环节。制定制度立足点就在于能够有效执行,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威慑力,一项科学、合理的制度只有切实有效的落实执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段时间以来,在制度建设上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存在,制度成了“跑龙套”“稻草人”的摆设。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后果很严重,最终使得制度陷于“空转”。“抓落实”是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制度一旦形成,就要坚决执行,言必行、行必果、违者必究,不能搞下不为例、既往不咎。制度落实的关键在于督促检查、责任到人,要真正使一项好的制度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不仅要靠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强制力,而且要靠来自多方的监督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抓紧、抓细,抓出制度效应。(赵刚印 吴志洁)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