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发展框架内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重要理念和重大举措,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提供了生动素材。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无论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是在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科学研究、管理监督方面,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都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比如不久前,云南亚洲象成为世界级“网红”。从北移到南返,象群一路游走,所经之地的政府和群众给予呵护关爱,得到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为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提供了范例。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十分重要。其中,向世界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向世界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有助于国际社会读懂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可以为生态文明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动力,进一步加强各国交流对话,让各国共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话语权,有效回应关切、解疑释惑,批驳和证伪西方一些政客的蛮横指责;有助于展示我国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作出的重要贡献,彰显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从实践层面看,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精心设计内容。在讲故事中注重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通过一个个生动事例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围绕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着力介绍各地区各部门采取生态文明试验区、河湖长制、荒漠治理、绿色金融等新政策新举措取得的实效,反映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汇聚合力。发挥好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注重动员社会力量,从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带着露珠”“冒着热乎气儿”的故事。例如,让云南象群迁徙中被大象光顾了玉米地的大爷、利用无人机跟踪拍摄象群的工作人员、一路维护交通秩序的民警当讲解员,讲述他们的所见所感。通过众多当事人的分享,向世界讲述中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丰富多彩故事。媒体和智库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注、研究和宣传力度,精心策划和推动开展多种形式交流活动,增进国际人士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积极性,用好外媒、外嘴、外脑,汇集知华友华力量,增添传播活力、增强传播实效。
创新渠道方式。在综合运用信息发布、媒体报道、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渠道方式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及社交媒体平台优势,策划制作微电影、短视频、纪录片、动漫等可视化、互动化产品,阐释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与实践成就。结合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其他重大国际论坛等,积极开展对话交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讲新讲活、讲深讲透。
不断提升实效。各国因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发展阶段不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诉求也不同。在传播中应注重精准,细分受众对象、把握特点需求、善于换位思考,“量身定制”传播内容,真正做到以效果为导向。以中外共通的情感和关切作为切入点,更多挖掘田园之美、动物之萌、人性之善等能够激发情感共鸣的生动素材,聚焦鲜活个体、善用感人案例,让更多“可触摸”“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激发情感共鸣。在讲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同时,实事求是介绍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困难、挑战以及我们所作的努力,以开放自信的姿态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尊重。
(作者郭卫民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