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2-01-27 09:27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百年来,不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党才能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中国共产党是在艰苦斗争中诞生的,也是在艰苦斗争中发展壮大的。不怕牺牲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始终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可歌可泣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斗争之艰难、流血牺牲之惨烈世所罕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经历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但我们都毫不畏惧、奋勇向前,以坚忍不拔的斗争赢得了胜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必须统筹“两个大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此,就要总结运用好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决战胜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全体党员的责任担当。对党忠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道出了共产党人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坚定依靠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造福的崇高情怀。

  对党忠诚与维护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党的性质决定了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不能忘记入党时所作的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巩固执政基础,始终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断提高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自觉,增强爱民、忧民、为民、惠民的情怀,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作者刘汉峰 姚 桓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