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建设相关论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2-15 12:01

  追根溯源,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历届领导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上的,现实条件则是基于当前国内国际发展环境的高度凝练和总结。

  (一)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文化思想大多数都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生活和思想,与人民群众无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总结,将文化思想蕴含于作品中,但没有系统阐述。笔者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化思想的整理,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分为两个时期并进行系统化的阐述。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形成前期,受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黑格尔的理性决定论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观进行了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马克思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精华部分,并提出了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通过劳动进行实践的本质。通过研究文化的异化现象,他们创造性提出了文化异化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发展后期,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文化主体的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文化主体是在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生活的特定人类群体,并且从历史观角度出发,结合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描述了文化在社会进程中的具体发展状况。他们认为文化具有相对真理性,由人民群众所处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基础所决定。最终,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在其作品《资本论》和《人类学笔记》中逐渐完善并发展成熟。经过梳理,笔者总结如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化是人类和动物区分开来的重要特性,文化作为社会存在中的上层建筑,也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解放。

  笔者将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根据时间维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有不同的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文化观便呈现出逐渐发展成熟的趋势。毛泽东于1940年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指出,文化对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建设极其重要,因此,要推动我国新文化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毛泽东的早期文化建设思想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标志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达到成熟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总结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全新的方法,为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依然呈现出愚昧落后的状况,为了打破这种现状,毛泽东带领全党针对工人和农民多次开展扫盲运动,是中国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更为细化的文化建设目标,对文化建设有了更多的认知和见解。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使文艺界和科学界不断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发展的氛围也日趋热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文化建设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邓小平到习近平,每一届领导集体都致力于不断完善文化建设相关理论,并将其不断落实到实践中。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相关的理论观点,是在毛泽东文化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国情,对文艺界和科学界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复杂环境,邓小平认识到了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张;胡锦涛则针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并认识到了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引领中的核心作用,将核心价值观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胡锦涛则提出了更为具象化的“八荣八耻”,将日常细节融入到“八荣八耻”中,引导全社会达成目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提出了文化建设同样是衡量国家总体实力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要努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扩大我国优秀本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马克思恩格斯及中国历届领导人的文化建设思想,为习近平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现实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是基于当前国内国际发展环境的高度凝练和总结。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但是,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仍然存在短板。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当前问题的深度思考,产生了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转变是建立在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建立和人民需求侧的结构与层次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的。首先,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民所需物质资料由国家进行管理,执行凭票供给制。凭票供给制本质上是供应侧生产力水平不高,只能通过有计划的进行物资发放,达到对全国物资进行整体调配的目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需求出现过剩,使得人民的需求更加追求“质”的转变。其次,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建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局势以及他国的发展状况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开放格局呈现梯度推进趋势,“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循环系统愈加完善,开放发展领域呈现出由“单兵突进”和“单线发展”向产业领域层面的全面开放不断发展的趋势,横向维度不断扩大的同时兼顾纵深发展。最后,我国人民需求侧的结构和层次发生了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对新需求的产生也具有制约作用。因此,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满足,催生了人民在生活需要方面的更高要求,人民对文娱行业所出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当前我国文娱作品却无法达到人民的要求,迫切需要更多人才制作出更高质量的文娱作品,满足人民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同时,我国兜底保障机制仍需要不断完善。社会要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针对因病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帮扶,积极制定策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竞争力有待提升,传播能力需要增强。一方面,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有待提升。我国当前的文化产品需要提高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承载能力。文化软实力大多通过文化产业进行具象化的体现,文化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是承载和传播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具,是文化产业的具体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文化产品依然缺乏国际接受度,对国外的输出及影响程度较小,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曲解和丑化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传统优势文化资源依然需要挖掘,并进行不断创新。河南卫视拍摄节目的出圈现象,已经印证了我国人民的审美能力很强,对优秀节目的认可度很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出受民众欢迎的优秀文化资源,并进行艺术化加工,更易被国人接受和喜欢。另一方面,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能力有待增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邓小平针对复杂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状况,提出了要冷静处理国内外事务,韬光养晦,不参与国际纷争的策略。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中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不参与到国际纷争中,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缺点是中国的文化在国际工作中影响力和传播力都有待增强。国际层面对中国人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优秀文化的了解认知较少,对中国的政策行为也很难理解和认同。

  因此,根据当前我国的发展状况,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注重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和传播能力,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弘扬文化自信,打造属于中国的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体系。 

【作者: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王琼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河南实践研究”(编号:2021ZT16)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