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2-02-16 10:52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强调,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国家创新高地既是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一个地区创新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是大势所趋、发展使然、形势所迫,必须牢牢把握着力点,全方位推进。

  高水平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抢占平台制高点

  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是我省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团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不足3%,这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相称,也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当前,国家正在抓紧组建若干国家实验室,打造引领基础研究的战略力量。我省要主动对接,深度嵌入国家战略力量体系,重塑重构我省重大创新平台。聚焦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重点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按照强化储备、梯次推进、创建高峰的原则,构建实验室体系,在种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或成为其分支(基地)。推动郑洛新自创区提质发展,布局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平台。建设以中原科技城为龙头的郑开科创走廊,打造沿黄科技创新带。

  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抢占技术制高点

  聚焦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和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梳理形成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清单、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清单、国产替代清单、成果转化清单等四张清单,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建立先进适用、自主可控、开放兼容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深化探索科技自立自强新型举国体制河南路径,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关键环。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领域,以及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前沿新材料、光电技术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取得迭代性、颠覆性、原创新性科技成果;聚焦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加快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围绕基础研究方向,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对接融通,力争实现更多零的突破。加强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核心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黄河鲲鹏、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集聚培育用好“第一资源”,抢占人才制高点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必须把人才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人才基础。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支持领军人才牵头组建跨单位联合、产学研协同、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团队。优化整合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建立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机制,围绕推动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现代轻纺等产业固链强链,构建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装备、5G等产业链,开辟量子信息、氢能与新型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建立技术人才需求目录,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同时,完善院士带培机制,培养壮大后备人才队伍。建立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

  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抢占竞争制高点

  我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必须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推进科研项目组织方式改革,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的科研攻关模式,推行和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制等科研组织方式。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引导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加快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基金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为新技术应用、新业态成长提供支撑。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施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试点,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充分授权。建立健全“需求众筹+全面揭榜+科学评审+里程碑管理+绩效评价”管理链条,形成政府部门、承担单位、专业机构三位一体的科研管理体系。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科技人员、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形成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

  (作者:刘超 单位:郑州大学)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