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面源污染治理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3-01 16:41

  “农业面源污染”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禽畜粪污、养殖尾水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形式,进入到相关受纳区域如河流湖泊、沟壑深谷、农田及村落周边等引起污染,给生态环境、同时给农业生产自身、以及农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污染物来源的非特定性,这一类污染也被统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战略性任务,长期以来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近30年以来,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化学品的投入过量,直接或间接引起了农业面源污染:多余的氮肥通过氨挥发、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入大气,引起大气中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光化学烟雾等,还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残留在土壤中的氮非但没有为农作物吸收,还引起土质变坏不利于作物生长;进入水的氮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土壤中磷元素残留量也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环境临界值,向水体渗透的风险逐渐加大,已经成为面源污染最大的潜在因子。2015年我国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推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首次实现用量连年负增长,但目前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化肥施用量依然处于高位,农药不合理施用现象仍很普遍,农膜回收率还比较低,畜禽粪污排放无序的问题突出,水产养殖中总氮和总磷绝对量仍然呈上升趋势,一些流域水体中农药、抗生素、病原菌和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风险凸显。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有1.127亿亩耕地,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3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作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路径,在小麦、玉米、果蔬等主要农作物产区持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推广,优化施肥结构。2021年全省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18个,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36个,示范面积达到36万亩,辐射带动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区域内化肥可减量施用8%左右;针对粮食主产区着力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全省已建立65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集成40个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模式;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我省建立了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制度,全省建设县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89个,乡级回收点1706个,村级回收点2523个,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回收体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53.88%;在全省开展超薄农用地膜专项治理,耕地地膜当季残留率仅有5%左右,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达90%以上;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我省年产秸秆约8000万吨左右,通过推进以秸秆机械还田为主的肥料化利用、秸秆青贮为主的饲料化利用、秸秆沼气和固化成型为主的能源化利用,兼顾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技术模式,持续推进秸秆收储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机械粉碎还田面积,走出了一条“以秸草代粮、用秸草换肉(奶)”的产业利用转化之路。2020年,我省秸秆收集量8170万吨,综合利用7500万吨,利用率达91.8%;加强畜禽粪污及养殖尾水处理。近年来,通过畜禽饮水、喷淋降温、清粪等节水工艺改造,以及粪便肥水贮存、厌氧发酵、粪肥积造、还田管网等设施建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废水乱流现象得到较好解决,种养结合生态效益快速显现。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测算,我省2020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1.04亿吨,比2015年减少25.7%;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下降46%和1.02%。全省备案的4万多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97.89%;在水产养殖方面,通过推广漏斗型循环用水养殖、装配式工厂化养殖等新工艺,不断改进饲料科学投喂、养殖密度控制等生产技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有效防控。

  河南在粮食生产方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的殷殷嘱托,持续担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巩固提升农业产能的前提下有效保护好农业生态系统,探索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一是要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瞄准解决种源“卡脖子”关键问题,围绕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持续发力,着力解决制约种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强土地、水资源等科学利用、保护技术研究,为河南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二是要建立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法律、政策体系,提升土地、水资源等集约节约利用法制保障能力,确保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与土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严格保护耕地,同时还要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保护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三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既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坚持投入减量、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增强系统减排增效能力,创新水土共治、区域一体化绿色发展模式,全面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落地落实,积极促进河南农业绿色发展。

  【作者:武国兆 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批准号为2021JC12)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