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河南高素质处级干部队伍的对策建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3-07 11:34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锚定“两个确保”,描绘了中原未来发展思路和美好蓝图,明确要“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决定性因素”。处级干部是干部队伍的中间力量,人数多、占比高,而且在组织架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其履职状况更关乎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地执行,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确保”可以托付的中坚力量。时值能力作风建设年之际,如何打造高素质处级干部队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知事识人,选好“苗子”,把好“入口关”

  选对演员,一部优秀的舞台剧就成功了一半。同理,打造高素质处级干部队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前端工作,就是要把符合时代需要的“苗子”甄别出来、任用起来。

  1、选“品行”,突出政治标准。政治标准是首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选拔处级干部,首要的是注重其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品格,考察其在复杂、敏感问题上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否过硬,这样才能保证在复杂斗争中方向不迷失、立场不动摇、路线不偏航。

  2、选“口碑”,坚持群众公认。坚持群众公认标准,干部是公仆,是勤务员,干部称不称职、优不优秀,服务对象的“秤”最准确。处级干部平时离群众最近,群众最知情,选拔措施要体现群众眼光、尊重群众意愿、增加民意比重。

  3、选“能力”,注重能力标准。干部是要“干”的,没有“干”的本领就不可能有出色的业绩。“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竞争环境和挑战,没有干的劲头、干的能力就会贻误“发展‘第一要务’”。因此,要把“实绩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作为选拔处级干部的重要标准。

  4、选“作风”,突出责任担当。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敬业奉献、务实担当,是好干部的优良作风。为此,对干部的工作态度、处事风格、个人品行都要详查细选,去伪存真、激浊扬清,让为人正派、作风扎实的干部脱颖而出。

  二、加强培训,育好“苗子”,强化“武装关”

  国际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了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如何认识、如何应对,都使身处一线的处级干部面临着本领恐慌。“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年轻干部……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

  1、规定动作不折不扣做到位。主要包括:一是持续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我省处级干部培训的必修课、首修课。二是突出省情省发展战略培训。根据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当下处级干部必学的省情课有“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等相关专题。三是持续强化基本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党校中青班上强调:“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

  2、自主学习不放松。多数处级干部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独挡一面,很难长期地脱岗参加学习培训。而日常工作之余可以有大量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善于发扬“挤”和“钻”自我加压、持续充电。组织部门可以通过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强化不学则退的淘汰意识、形势逼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引导处级干部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新知识新技能。

  三、加强历练,锻造“苗子”,过好“能力关”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好干部要当好“金刚钻”,就必须练就真本领、硬功夫。从十九大提出的“八项本领”,到习近平总书记列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再到楼阳生书记结合河南实际强调的“五种能力”,都为处级干部绘出了“能力图”。如何练就过硬功夫,基本思路就是“学干结合”。

  1、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持续营造能力提升的氛围。“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具体行动,也是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加快实施“十大战略”的重要保证。组织部门应把能力作风建设作为当前干部工作的重点,在干部培养规划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内容。每一位处级干部亦应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提升能力、锻造作风、实干立身、争先出彩。

  2、实施“墩苗育苗”计划常态化制度化。基层优秀干部到省直、市直单位交流任职,省直、市直优秀干部到县(市、区)领导班子、部门交流任职,“墩苗育苗”计划既是省委着眼未来5年、10年、15年乃至30年河南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需要,作出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重大决策,也是处级干部多层次、多岗位锻炼成才的难得机会。可以考虑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一是科学研判“选好苗”,结合我省事业发展、干部队伍结构、干部成长和重点工作任务需要,根据自愿报名、组织把关原则,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方式,确定墩苗育苗干部选派范围、任职部门、担任岗位。二是精准滴灌“育好苗”。干部交流后,面临全新的履职环境,新岗位、新任务、新挑战等,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及时进行任职讲话、谈话、培训、“传帮带”“结对帮扶”等,帮助交流干部知责明责、理清思路、熟悉业务,尽快适应、融入新的角色。三是压担淬炼“用好苗”。接收单位宜根据岗位需求、干部优长、能力水平、实际工作需要等,搭好台子、压实担子,使干部在实战中建功立业、锻炼成才。

  3、强化“急难险重”对处级干部的考验。疫情防控、自然灾害、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等急难险重任务是考验干部的站位意识、革命精神、斗争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精神、临战处事能力的一线、火线和前线。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锤炼干部,让干部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受大事、难事、急事和复杂问题磨练,是快速提升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突出实绩,凭政绩用干部,把好“评价关”

  考核评价是干部管理“选肓管督评”的重要一环。考核是保证工作良性运转的“指挥棒”、是推动创先争优的“加压阀”、是衡量干部履职状态的“检测仪”、是记录干部成长的“跟踪器”。《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考核对干部的激励鞭策作用。

  1、根据处级干部的角色定位,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参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规定,对考核处级干部可采用标准的主要有政治标准、业绩标准和廉洁标准。

  2、以实绩论英雄,突出、细化业绩标准。处级干部是贯彻我省“发展第一要务”的重要执行力量,“十大战略”能否顺利推进、落地、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条战线上的处级干部。“第一要务”的逻辑延伸就是对干部的考核要突出业绩标准,并根据“十大战略”的指向细化业绩考核的具体内容。

  3、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处级干部升降去留奖惩的重要依据。考核重在结果运用,要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考核结果的运用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严厉治庸治懒”为原则,可分为重大贡献、突出表现、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给予相应的评级,并体现在干部的晋升中。

  4、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处级干部大胆干事创业。“不干不出错、越干错越多”“一出错,就被问责,就有可能乌纱帽不保”。这是不少处级干部的思想顾虑。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精神,给予干部必要的容错保护,鼓励处级干部“啃硬骨头、涉险滩”。二是是给予积极的纠错帮助,促使处级干部及时回归正确的履职轨道。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止损”。三是切实尊重容错认定结果,卸下处级干部的思想包袱。对于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或是为了推动发展无意造成的过失,一旦作出组织认定属于可以容忍的错误,不应以此为理由认定考核不合格或不予以提拔

  五、跟踪管理,严管厚爱相结合,把牢“廉洁关”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正如幼苗生长为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地修枝剪叶、驱虫防病,干部成长为栋梁之材监督管理须臾不能缺位。

  1、组织监管与纪检监督双管齐下。党组织要把监管作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硬核任务”,紧盯“八小时内”工作用权、“八小时外”社交生活,通过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加强纪法学习明晰底线红线,强化警示教育匡正价值导向,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消除思想堤坝“第一道裂痕”。纪检监察组织要把对处级干部的监督摆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做实做细监督,对身处关键岗位、手握重要权力的处级干部经常开展“政治体检”,严格落实个人事项报告制度,通过民主评议、走访问询、征求意见等形式,发现处级干部违规逾矩问题,并及时纠偏纠错。

  2、加强党性淬炼,铸牢拒腐防变思想根基。干部自身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

  3、抓大不放小,打虎拍蝇常震慑。严惩腐败的震慑效应永远不过时,可以有效警示处级干部慎重用权。同时应该看到,处级干部的权力更多地运用在处室、部门之中,更为常见的是中小型腐败,更应强化日常监督,定期分析思想状况、评估风险隐患,对群众反映的小问题、工作暴露的小毛病、履职用权的小违纪,及时提醒敲钟。(作者:姚巧华 单位: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