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的理论框架与类型划分

来源:社科院网站
时间:2022-03-07 15:14

  智库是人类知识生产与应用的专门机构。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同中有异,既可相互借鉴,也须区分差异。当前,加强新型智库建设,需要从起点上认识智库建设的理论框架,客观分析智库存在“知识生产应用圈层结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分智库的类型结构,为智库建设及评估等提供路径参照和学理依据。

  智库存在圈层结构现象

  从整体层面讨论我国智库的理论框架十分重要,其本质上就是从理论上系统提出智库建设的总体框架与主体研究内容,为分析复杂多样的智库群体提供学理支撑与分析框架。构建理论框架是一个不断争鸣探索的过程。智库的本质是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构建新型智库的理论框架,应从智库本质出发,探索智库在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中的功能定位,并分层次地明确智库与其他关联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既有普遍价值,又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生产应用圈层结构”。

  具体来看,新型智库的理论框架,按知识生产与应用逻辑的紧密程度从内到外依次分为三个圈层:第一个圈层是本质论,重点分析新型智库建设的根本内涵,即智库基本职能属性是什么,主要表现为三个重要特征: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第二个圈层是结构论,重点辨明与高端智库建设紧密相连的五对关系:知识与权力、知识与制度、知识与政策、知识与学科、知识与行动。这五对关系在智库建设中必然出现,必须给予科学回答并切实遵循科学答案进行建设,否则就容易走偏方向。第三个圈层是策略论,重点是从建设路径角度分析如何建设新型智库。此处所提策略论不谈及具体的智库内外治理策略,而是围绕第二个圈层的五对关系,提出应如何建设新型智库。整体来看,策略论是结构论的具体化,是新型智库践行“治术”的重要理论依据与方法论基础。

  智库分类旨在辨识智库群体的内在结构,为更好地促进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分类标准。智库分类是智库结构的外在表现,智库结构是智库分类的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智库分类多从智库发展的某一维度出发,如官办智库与非官办智库,国家级智库和地方级智库等,这种分类标准较单一,缺乏智库结构支撑,分类界限模糊,存在“为分类而分类”弊端,对智库建设裨益甚少。根据前述智库圈层结构理论框架,智库分类本质就是明确不同智库在这种圈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例如,有些智库处于圈层结构的近心位置,那么这种智库属于研究型智库,在五对关系中偏向于基础性和相对独立性。反之,有些智库处于圈层结构的外围位置,则这种智库就属于应用型智库。现实中,多数智库处于这两种位置之间,属于中间型智库。根据智库圈层结构模型的智库类型划分,避免了对智库单向维度的狭隘认识,使得智库结构走向立体化,比较符合智库群体的发展现实。更重要的是,基于智库圈层结构的智库分类,也将更有利于智库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实中每一个智库的发展都是复杂的、综合的,难以用学术还是应用、官办还是民办等单一标准进行分类,智库之间的差异更多是偏向程度不同,而不是标准取舍的差异。智库分类标准是相对的,类型划分是为了准确定位,“非此即彼”的机械思维不符合智库发展规律,不利于智库发展壮大。

  需要强调的是,在智库圈层结构中,任何一个位置的智库均可以成为高端智库,三种类型智库本身并无优劣高低之分,均可以建设成高端智库,这是新型智库建设的潜力和特色所在。唯有打破智库的依附属性与同质化倾向,让智库圈层结构中每个位置的智库均有可能位列高端,形成多类型、立体化的高端智库发展新格局,才能形成“智库森林”,走好新型智库发展的现代化和特色化之路。

  不同类型智库的特点

  研究型智库居于智库圈层结构的近心位置,是智库建设的理论基石,它以知识生产为主体功能,对其他类型智库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与方法论价值。研究型智库与研究型大学在功能上存在重叠交叉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研究型智库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服务社会和发展科学。在发展科学上,智库的功能偏向于哲学社会科学,较少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也较少。可以预计,在学科交叉态势下,三大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将会成为常态,相较于以院系为主要载体的研究型大学,研究型智库在打破学科壁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前,在研究型大学中纷纷建立交叉学科的研究型智库(研究院),就是顺应这种趋势的体现。在服务社会上,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带有一种“高贵的主动选择性”,研究型大学甚至还在探讨是否需要把此功能排除在外,尝试把这种功能“转移”到应用型本科或职业院校中去。虽然研究型智库多从研究型大学中派生,与大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在服务社会层面更加主动积极。显然,建设新型研究型智库,离不开研究型大学的支持,刻意脱离大学环境而强调智库的独特性,既是智力资源的低效配置,也不符合知识生产规律。

  中间型智库居于智库圈层结构的中间位置,是智库建设的主体部分,介于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之间。现实中,多数智库属于中间型智库,既从事研究型智库的工作,又强调应用型智库的特色。事实上,作为实体的智库,较难单一地把自己定位成研究型或应用型。现实中,有些智库希望向研究型智库靠拢,被称为战略型智库;有些智库则向应用型智库方向努力,被称为战术型智库。可见,当某一智库提出从战术型智库向战略型智库转型时,本质就是探讨智库在智库圈层结构中的“位置移动”,而并非智库发展水平之“跃迁”。如前所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智库,做到极致均可成为高端智库。因此,在智库战略谋划时,与其简单地“移动”自己在智库圈层结构中的位置,倒不如冷静剖析自己智库的人才特点,主动选择恰当位置并据此突显特色,做大做强。在智库体系中,高端智库就像是一座座高峰,矗立在智库圈层结构这块“大地”上。建设高端智库不仅仅是在圈层中心矗立几座高峰,而应是在“大地”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耸立起多座高峰。唯有如此,才能让智库高峰连绵不断,全面建成新型智库体系。

  应用型智库居于智库圈层结构的外围位置,它以知识应用为主体功能,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点所系。应用型智库成果检验标准具有灵活性,决定了其研究方向、研究方式、研究机制也较灵活。此外,对于非公益性的应用型智库,资助方的利益诉求必然会通过智库成果以不同方式得以展现。建设新型应用型智库,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重大战略问题,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以知识服务国家,以研究参与治理;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研究立场;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出可操作的问题解决方案,以成果展现担当,以绩效体现特色。

  (作者:周仲高,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