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专家谈 李庚香:构建新时代中原学 奏响河南文化最强音
编者按: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政府工作报告为2022年发展定下基调和路径,河南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河南,如何蹄疾步稳的奔赴现代化,如何聚焦问题,敢于破题,更好答题?2022年,我们脑子里有没有思路?手上有没有招数?脚下路子怎么走?大河网学术中原频道邀请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提思路,支招数,回答这个问题。学术中原频道今日刊发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的答题文章:《构建新时代中原学,奏响河南文化最强音》,以下为文章内容:
回顾2021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身处新的历史方位,河南社科界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必须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奏响新时代社科最强音。
首先,要聚焦“兴文化”使命任务。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古老文明中,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文化断裂。唯有中华文明不断裂、一往无前,能够绵延5000多年,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作用。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一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要深刻认识“兴文化”是“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需者”,以清醒的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更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社科界的使命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其次,要加强河南历史文化研究。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今日之河南是历史之河南的延续和发展。要认识今天的河南,就要深入了解河南的文化血脉。只有搞清楚我们文化的根与脉、源与流,才能真正明白当代河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与炎黄文化、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相结合。要以文化河南谱系为主题,围绕河南历史、河南文化、河南思想、河南精神、河南道德、河南法治、河南美学、河南艺术、河南经验、河南现象等进行深入研究。要突出河南特色的全国意义,使河南历史文化成为“中国话语”的重要来源、“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向世界讲好中华历史中的河南故事,让世界知道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河南。要立足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围绕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对河南历史文化进行学术化、学科化、系统化、规范化梳理,真正搞明白河南历史文化的源流演变、内涵精髓、人文特征和当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焕发时代光彩。
最后,要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原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也是“兴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支撑。在“5.17”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历数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杰出的思想大家,强调“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在此意义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河南探索,我们既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也坐拥厚重的资源,胸怀充盈的自信。近年来,我们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敏锐的学术眼光,自觉肩负起“兴文化”的使命任务,深入挖掘、传承弘扬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特别是创造性地倡议、提出构建“中原学”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河南特色的标识性命题,积极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原气象、河南特色的中原学,在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为坚定河南大省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出了社科界的贡献。要深度聚焦黄河文化和殷商文化,打造新时代黄河学、中原殷商学,使新时代黄河学、殷商学研究成为中原学研究的新高地。要对河洛学、黄河学、炎黄学、殷商学、新宋学、冯友兰新理学进行学脉梳理,加快构建中原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推进中原学学科群建设,打造中原战略学、中原经济学、中原商学、中原法学、中原生态学、中原伦理学、中原美学等,构建立足河南、服务中原、放眼全国的地方性知识体系,推动中原学像《唐宫夜宴》、《水下洛神》一样在学术界出彩出圈,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河南、理论中的河南、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河南。
(作者: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李庚香)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