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是推进全过程民主协商的重要载体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3-09 11:13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两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平台,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实践途径,是独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制度安排。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过程,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合作制度的独特实践体现,充分反映了中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建设国家,共同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生动实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进一步完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事业正确的前进方向。

  为人民谋幸福是人民政协事业的力量之源

  2022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制度将进一步融入到全过程民主的时代进程当中,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开展全新的协商民主实践。在此过程中,人民本身成为中国政党进行政治协商的力量之源,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正是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成长和发展的力量。

  人民政协事业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当中,聚焦在关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方面,同时也关注一件件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真情实意的为民解困、为民解忧。人民政协作为民主协商的主要政治渠道,扩大了人民群众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广泛增进各个社会团体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政治质量,提高政治协商的公共效益。

  当然,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政治团体的参与,由于各个党派之间的构成差异,其反映的政治诉求也有所差别,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政治基础普遍存在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理念之间,这就使得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有了共同的政治协商和政治合作的基础。协商议政时刻想着人民群众,协商于民、议政为民,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政治生活的首要位置,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由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人民政协事业是党的百年奋斗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主要目标,促进改善民生、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革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密切联系各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国家大政方针的上情下达,通过广开言路汇聚民智,努力凝聚政治共识,提升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政治经济基础。

  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制度的本质特征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党委的主导作用,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构各社会团体、各界群众团结合作的政治协商新格局,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民主作风,保障参与协商各方的民主权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内生性发展,充分展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独特优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全面发展。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领导组织机制,使党的主张充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尊重多数人意愿和保障少数人意见表达的同时,辩证的运用民主和统一的机制,把党的主张充分转化成为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这也照顾了最大多数人的需要,有效提升了党的领导效能,在民主协商整体过程和各个方面都要充分落实党的领导,确保协商走在正确的政治道路和方向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面落实,这也是现代中国式民主核心要旨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核心,而协商民主则是人民政协实现党的领导的有效方式,是在专门协商领域通过各个党派和团体之间的民主协商实现上下同欲,进而达成政治共识,塑造共同政治愿景。可以说,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最显著特征,也是人民政协进行民主协商的基本原则,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础就源自长期共存的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政治关系,这也是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从人民政协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党的领导在协商民主不断本土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全面深入贯彻,有效组织了各个政党和各个团体、无党派人士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实现广泛的协商,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和协商,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作用,不断推动人民政协实践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得到了全面发展,在人民政协的实践中,仍然需要明确坚持党的领导,在保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各个民主党派的协商活动,真正使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政治平台,而党的领导则在各个民主党派不断参与政协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进而凝聚广泛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画出最大范围的同心圆。

  民主协商是有效发挥各个政党参政议政作用的合作之核

  人民政协民主协商体现出全流程、全领域、多渠道的特点,充分表现出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依法治国和党领导下的国家意志有机统一体,其协商涵盖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关系各项国家大计和一桩桩民生“小事”,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人民政协的中国式协商民主通过人民广泛而持续的全程参与,实现了全方位的有事好商量,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场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渗透到民主咨询、民主讨论、民主决策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了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更加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规范,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内容。

  人民政协民主协商兼顾了多元化社会群体的各方利益,避免了信息社会技术发达带来的信息差距,使参与协商各方掌握的信息呈现均衡的特点,有效整合了社会利益群众的分歧,有利于达成协商各方的共同愿景,促进各方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保障民主协商实践的平等参与、理性表达。

  新时代中国式协商民主正在向广泛化、多层化、制度化的方向深入发展,民主协商的参与度越来越广泛,民主协商的思维和意识越来越深化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当中。在民主协商实践中发挥人民政协的桥梁和衔接作用,促进形成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民主协商模式,这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现代政治民主的进步,体现了中国式民主协商的开放合作、兼容协调,中国特色全过程民主制度的质量和政治效能得到了充分保障。

  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已经成为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协商平台,人民政协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多党合作的核心,把民主协商作为多党合作共建国家的有效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中国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贴近,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在政治全过程当中得到了政治民主权利的充分实现,并通过协商的方式进一步把人民民主落实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新型政党制度需要有具体实施的组织载体,而人民政协作为适应中国发展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政治制度,把民主协商作为各民主党派相互合作的核心要旨,逐渐成为各个党派、各个团体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参与政治民主、参政议政、团结合作的重要政治载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伴随着人民政协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实践中,各党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协商的方式把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政治民主的全过程,使中国式民主越来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当代中国国情结合越来越紧密,集中反映了中国政治现代化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发展离不开人民政协事业的全面进步,人民政协作为集中展现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不仅是政治协商的平台,也逐渐成长为政治协商的主体。人民政协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协商的价值目标、议题范畴都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正是中国式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赋予了人民政协推进民主协商的制度环境,从“两会”的召开引发全民讨论和关注就可以发现,对重大议题相关方的充分沟通和协商占据了主流位置,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式民主实践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两会”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一份份提案、议案在会上的表达,中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得到集中体现,现代中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实践正处在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社会活力和勃勃生机的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迈步新征程中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廖维晓,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邰鹏峰,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内在关系研究(21&ZD013)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