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战略深度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内涵
绿色低碳发展,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其中,绿色发展,就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低碳发展,就是用更少的、更清洁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核心是能源绿色化问题。转型发展就是伴随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与绿色低碳相关还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就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用更少的、更清洁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战略目标
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全省能源消费增量的5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满足,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以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面积净增17.03万公顷以上,森林植被碳储量增长至1.68亿吨。
经过继续努力,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幅提高,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强省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重点任务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确保能源安全,加大节能降耗减碳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修复,统筹“五水综改”。
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要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强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利用地热资源,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50万千瓦以上。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完成210万亩新造林、205万亩森林抚育任务。建设美丽河南。
实施路径
主持:本报记者 刘红涛
嘉宾: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
加快发展绿色能源
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主持:河南作为全国能源原材料基地,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偏煤。请问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如何减少煤炭占比、加快发展绿色能源,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
张占仓:河南是全国能源原材料基地,而传统能源以煤炭生产和燃煤发电为主。这种发展基础导致河南省能源消费比较依赖煤炭,以煤为主的“高碳型”能源消费结构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主导地位。与全国相比,河南煤炭消费比重偏高。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占比67%左右,高出全国约10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1%左右,较全国平均水平约低5个百分点。因此,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亟待减少煤炭占比、加快发展绿色能源。
据调查分析,我省拥有丰富的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现在已开发的可再生资源量不到技术上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因此,下一步需要持续加力,以加快发电行业减碳进程为突破口,为碳达峰创造条件。统筹规划,打好“减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的组合拳,把新能源作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加快推进66个整县屋顶光伏试点、沿黄地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郑州等4个千万平方米地热能供暖示范区建设,推动“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能源生产与消费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我国能源体制与机制又比较特殊。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要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的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效衔接机制,稳步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激励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相关新企业脱颖而出。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用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力量推动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壮大绿色产业
推进工业绿色升级
主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发展壮大绿色产业、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重点,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和路径?
张占仓:通过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和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等,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技术创新动力。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与配套技术升级改造,加快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同时,实施较大规模的钢铁、煤化工、水泥、铝加工、玻璃、耐火材料等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实现“十四五”期间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3.2%以上。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5年,新创建绿色工厂300家、绿色工业园区1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家,绿色工业占比明显增加。
全面推进建筑业绿色化进程,促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扩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范围,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房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以上。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进“三品一标”标准化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行动,建设30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
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
调整运输结构
加快做强绿色交通
主持:河南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请问如何完善调整运输结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做强绿色交通?
张占仓: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多式联运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公铁、铁水、空陆等联运模式。深入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653”工程(统筹推进61个铁路专用线重大项目,新建线路约50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00亿元),完善铁路专用线集疏运体系。
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深化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工作。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在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支持机场开展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备建设和应用。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推动建立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制度。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化公交和轨道交通技术体系,大力倡导居民自行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发展交通设施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支持和鼓励城镇居民更多地使用电动汽车。
创新应用绿色技术
为绿色低碳发展赋能
主持:技术创新作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请问这方面该如何发力,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张占仓:组织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节能降碳、清洁能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创新技术与产品。对于现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的发电效率提高3倍以上的“新型高效发电机”项目,要以非凡之力,站位革命性改善全省燃煤发电碳排放量特别大的历史高度,认真组织产业化推广应用,既大幅度降低发电成本,又大幅度减少燃煤数量,对全国燃煤发电领域碳减排都有可能产生革命性影响。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主持:人们日常的吃住行与碳排放息息相关,请问该如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促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
张占仓:推进“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过度包装治理,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50万个。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共享交通,积极引导绿色出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伴随技术进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可以试验自产直销模式,并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培育一批电力“产销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与运行成本,家庭和企业不仅是电力的消耗者,还可以是能源的生产者,比如用自己的房子生产能源,不仅增加当地能源的自给率、独立性、安全性,还能缓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大电网的冲击。其实,现在不少地方的发电扶贫项目,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建立电力“产销者”的条件,可以鼓励进一步加快这方面的试验,探索新形势下新的绿色低碳生产与生活模式。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