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构建内河航运“一张网”,打造河南临港经济新增长极

来源:顶端
时间:2022-03-14 12:07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张占仓

  3月13日,6户新组建省管企业集中挂牌,其中包括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将整合河南省内陆港与河港资产业务,构建河南省陆港业务“一张网”、河港业务“一条链”,实现“投建管运贸”一体化管理。

  在深处内陆的河南,近年来周口港、淮滨港等相继开航,通过内河航道通达江海,构建“公铁水空”四位一体、高效联运交通体系,打造临港经济新增长极。

   低成本、低碳环保,发展内河航运优势显著

  内河航运最大的优势,是运输成本特别低。按照全球的水运成本统计,水运成本大约只相当于公路运输成本的二十分之一。因此,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全球经济发达地区都从过去农业经济时代土壤肥沃的内陆地区转移到水运条件便利的沿海地区,进入所谓的海洋经济时代。时至今日,全球大宗货物,如石油、铁矿石、钢材、建筑材料、粮食等,仍然主要依靠海上或通航条件较好的大江大河运输。

  当然,就全球而言,水运中海洋运输占绝对优势,内河航运也有类似的特征,但运输量相对占比较小。而对于有通航条件的内陆河流来说,内河航运往往是当地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更是当地能够承载一些大运量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2021年7月,据周口港一名船老板薛先生介绍:“火车每节车厢载重60吨,大型货车载重40吨,我这条船满载能达到2600吨,运力相当于43节火车车厢或65辆大货车。因为运量大、运费低,大宗商品走水运最划算。”这就是内河航运经济性较好的印证。

  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内河航运方式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要求,其节能减排的成效比较显著。与汽车运输、火车运输等相比,内河航运节能减排作用位列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前列。因此,大力发展内河航运能够更好地践行我国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是交通运输方式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可行方式之一。

  河南省内河航运与临港经济发展成效初显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加快发展包括内河航运在内的水路运输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水运主通道和港站主枢纽建设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规划蓝图。在国家规划的指导下,经过持续20年的努力,河南省内河航运和临港经济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内河水运“通江达海”工程,建设完善淮河、沙颍河、贾鲁河、唐河等航道,推进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提升周口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功能,建设郑州港、信阳港等,打通河海联运通道,建设内河航道500公里,“十四五”末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

  在河南省“交通强省”建设方案中,进一步提出建设“内河航道3800公里”的战略安排。从这种发展趋势分析,河南省内河航运迎来历史性全面加快发展的红利期。

  周口市委市政府抢抓内河航运发展机遇,依托周口中心港,把发展临港经济作为带动周口加快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全力打造“豫货出海口”,以建港口、集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兴港城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临港经济。2019年,周口中心港开通了至淮安港、太仓港集装箱航线,水运集装箱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填补了河南水运空白。2020年,又开通了至连云港港、盐城大丰港、上海港集装箱航线,内河航运集装箱航线组网基本完成,连通了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建成千吨级泊位47个,年吞吐能力达3500吨,成为淮河流域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大港,使传统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周口市进入了向海而生加快工业发展的新时代。

  2021年6月25日,位于沈丘县的安钢周口产能置换项目一期一步工程炼钢连铸热试投产,具备了年产200万吨铁、220万吨钢生产能力,成为周口首个投产运营的大型工业项目。经权威机构专家论证,周口千万吨级钢铁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生产1吨钢铁需要5吨原材料和辅料,年产1000万吨钢铁,需要5000万吨的货物运输量,带动1200亿元的关联行业发展。每年可上缴税收23亿元左右,拉动相关产业上缴税收60亿元。两项合计,每年可为当地增加税收80亿元以上。

  由于内河航道的开通,支撑临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周口市一改过去千百年来的传统农区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向以大型工业项目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时代挺进。

  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着力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内河航道打通,主要是提供一个低成本、低碳运输的通道,直接带动的是地方临港经济的加速发展。从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看,临港经济应在以下方面持续着力。

  一是统筹谋划,加快内河航道与港站设施建设。全省内河航运涉及平顶山、南阳、漯河、周口、信阳、洛阳、郑州、新乡、濮阳等地,经过新世纪以来持续投资与建设,现在周口市、漯河市、信阳市等航道建设与港口场站建设进展较快,已经启动临港经济发展,特别是周口市大型工业项目快速集聚、信阳市内河造船业初步形成规模、漯河市在通行500吨级的船舶的同时正在向通行1000吨级的船舶航道努力,其他相关市县也要加快航道与港站建设,尽快让内河航运成为当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二是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内河航运跨部门、跨地区高效联动机制。根据各地调研过程中反映的情况,各地之间相关通航工作亟待建立健全通江达海的全链条联动协调机制。因为我省现在的内河航运及其带动的临港经济发展,对于沿线各地来说都是一项新的工作,过去没有相关沟通协调机制。建议由省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牵头,协调水利、交通运输、公路、铁路、民航、大数据等部门,以共享内河航运时代红利的思维方式,以优惠让利的具体方式,以智能化多式联运为技术架构,建立跨省市、跨部门、上下贯通的协调联动机制,共同为内河航运“货畅其流”服务,真正让临港经济造福于沿线百姓。

  三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通航市县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因为内河航运最大的优势是运输成本特别低、碳排放量特别少,所以只要是有通航条件的市县都要按照全省统一规划,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与产业基础,加快临港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现在临港经济刚刚起步的市县来说,不要闭门造车,要走出去看一看,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内河航运与临港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聘请专业机构为当地做出临港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临港经济的内在潜能,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威,为全省临港经济加快发展贡献各具特色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张占仓∣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