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3-14 16: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走过百年风雨而后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在不断开创新未来的进程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百年党史和党的宣传工作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原则指引、任务指引和实践指引,始终是意识形态工作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的根本保证。

  一、原则指引

  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管意识形态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总原则。居于社会主义大厦上层的意识形态时刻在表征着、检验着大厦的“地基”。我国的“十四五”规划在世纪疫情中开局,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势必会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只有久经磨难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只有牢记“两个确立” ,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才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内外环境动态变化,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克时艰,共襄盛举。要聚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个战略任务,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任务指引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由此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体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人民的百年奋斗史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价值得以实证,有力回击了各种迷思谬论,牢牢夯实了作为我们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然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不会改变,新征途中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仍会存在,针对马克思主义出现的“高级黑”、“低级红”现象依然存在,遗毒未尽、多元意识流、信息技术革新、对外开放等时代特征带来的观念交织与冲击,意识形态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同时发挥作用和影响,加大了未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只有端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去看待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力量,才能更好地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实践指引

  开创未来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下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生死考验,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保证了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凝聚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人心,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意识形态工作答卷。未来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依然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扩容”要立即回应,法律约束、行政监管、教育引导、宣传工作等跟得上、够得着;针对西方社会的文化渗透和平演变,要捍卫得住马克思主义主体地位和绝对领导权;针对抹黑、唱衰、歪曲、孤立中国等意识形态威胁要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并有力回击;针对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有研判能力并能有力扼制进而形成更新更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才能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参考文献:

  [1]朱继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M].人民出版社,2014.4

  [2]新华网.(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5/c_1125195786.htm,2019-11-05

  [3]共产党员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s://www.12371.cn/2021/11/16/ARTI1637053281483114.shtml,2021-11-11

  【作者:杜怡梅,为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意识形态工作提质增效机制创新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21JC66】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