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河南高校的担当与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也为河南确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核心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传承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河南高校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中原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河南高校应立足区域发展和着眼中原出彩,积极融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大力开展黄河文化研究、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加强黄河文化传播、提高黄河文化综合效益,自觉讲好黄河故事,保障文化遗产传承不绝,实现民族记忆历久弥新。
一、大力开展黄河文化研究
当前沿黄九省区关于黄河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形成了一大批比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多聚焦区域文化资源的梳理,对黄河文化中的物质和历史元素着力较多,而对黄河文化的内涵挖掘相对不足,对同属于黄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黄河文化的时代精神与传播路径等领域的研究还较为薄弱,难以适应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现实需要。
河南高校要积极发挥人才、学科优势,通过举办黄河文化论坛、成立研究中心、设立重大科技专项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沿黄省区之间的学术交流,探索构建关于黄河文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不断增进相互协作,凝聚全国黄河文化研究的合力,克服当前研究的碎片化问题。各高校要紧紧抓住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契机,大力推动新时代“黄河学”“中原学”的学科化进程,为黄河文化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打造国家黄河文化研究的理论制高点。在“黄河学”“中原学”学科平台之上,按不同学科门类开展专项研究,不断深化对黄河文化的系统性探究,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黄河文化价值体系。
二、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更加频繁。各种外来文化将通过不同形式与渠道,对民众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高校也难以例外。高校学生群体具有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辨别力弱等特点,更容易被外来文化影响甚至同化。因此,高校要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基础,强化思想引导,做好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和基本职责。当前我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专门人才还较为匮乏,不利于讲好黄河故事和传播黄河文化。河南高校应立足育人基本职能,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的路径。要通过“黄河学”等学科建设,整理黄河文化典籍、研发黄河文化课程、编撰黄河文化教材。要探索建立黄河文化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联盟优势,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将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内化于校园育人实践活动中。要大力开展黄河文化研究的研究生教育,积极培养和储备关于黄河文化研究的专门人才。不同类型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黄河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滋养,使黄河精神成为大学生的人格和文化特质,使河南高校成为黄河文化输出和传播的重要基地。
三、努力加强黄河文化传播
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独特的历史记忆。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加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既是尊重传统文化,亦是顺应时代潮流。近年来,河南卫视凭借《唐宫夜宴》《白衣执甲》《祈》等节目频上热搜,成为提炼和展示传统文化元素的典范,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加强黄河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
河南高校聚集了大批黄河文化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专家和学者。如何将黄河文化蕴含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厚植广大青年学生心中,培养广大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树立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各高校要加强与黄河文化研究机构以及相关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创新教学科研交流模式,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努力营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浓厚氛围。要通过精心策划黄河文化大讲堂、举办黄河文化沙龙,以及戏剧、美术、音乐、电影等多种形式,大力传播黄河文化,使青年学子和社会公众感悟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用黄河文化滋养身心、洗涤心灵,增强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提高黄河文化综合效益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之所系”和中华民族的“魂之所附”,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近年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特色鲜明的文化项目成为文旅产业的耀眼明星,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文化节等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令世人瞩目,焦作太极小镇、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极大地提升了黄河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河南高校要秉持文化自觉,在传承经典文化、保护历史遗迹、创新文化艺术的同时,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储备人才、积蓄能量。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投入到河南省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中,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把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好用足、把文旅融合产业做大做强,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各高校要善于拓宽产学研合作的渠道和形式,发展黄河流域特色文旅产业,开发具有黄河文化属性的文创产品,打造具有黄河文化特质的文化品牌,推动带有黄河文化标签的作品走向市场,实现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作者:王彦 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社科规划专题项目“河南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区研究”(项目号2021ZT15)成果之一】
编辑:姜秋霞